这段日子,我一直来回的修改故事情节,有读者尤其是老读者认为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就应该是冷兵器的天下,如果出现了火器这些现代的东西,就没意思了,是一个大毒点。为此,我不得不抽时间来回应这种设定的初衷和缘由。
可能有些读者朋友对我国古代火器的发明和使用有误解。
我先说说历史上,火器的发明使用脉络。
火药的由来,是先秦两汉时期炼丹术的兴起。
在炼丹的过程中,多次发生了爆炸,然后有人开始研究原因,这就是最初火药的发现。
火药在一定配比下,可以有燃烧的作用,因此炼丹士就用火药来做丹炉的助燃剂。
三国南北朝时期,这种助燃剂式的火药已经非常成熟了。
在唐末时期,也就是本书故事发生的阶段,有史书记载首次火药运用到军事用途的桉例。
他将火药发射到了敌方城门之下,用以烧毁城门。
从此之后的五代十国,是火药在军事上应用的试验阶段。
宋朝是中国古代火器发明和使用水平最高的阶段。
南宋之所以能和蒙古游骑抗衡了几十年,就是由于火器的大量应用。
元朝中国火器才正式通过蒙古军队传去了阿拉伯,直至传到欧洲。
由于蒙古人害怕中原百姓获得火器技术,他们毁掉了大量的火器文献资料,致使中国火器技术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明朝的火器发展其实是继承了部分元朝遗留下来的技术,结合部分西洋反传进来的技术的结合体,已经不是纯正的中国自有技术了。
清朝也和元朝如出一辙,对火器极力的隐藏,毁掉了大量的技术资料,以保证自己的统治。
好,上面就是火器发展的脉络。
有读者说,如果看火器不如看明末小说。
这我承认。
明末时期火器技术是相对成熟的,发展火器的技术条件和物资储备是成熟的。可这样的发展有什么突破吗?
他发展火器不是应该的吗?
我说说唐末发展火器的技术条件是否成熟。
唐末是经历了中国秦汉三国南北朝后的第三个大一统末期。
火药技术方面已经完善,只要调整配方就没什么问题。
金属冶炼方面。
唐末的金属冶炼技术已经登峰造极,制作要求不高的火枪不存在技术障碍。
它缺乏的是观念和思想。
而主角李裕作为一个现代军人,把这个观念和思想传播下去,也是没有问题的。
火器在唐末的发展,从技术条件来讲已经成熟。
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来了。
为啥要在唐末发明火器问题,这个科技树是不是点错了。
首先我们来看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唐末昭宗李晔的天复三年正月,这正是李晔一家被挟持凤翔的时期。
此后,朱温从李茂贞手里抢回了皇帝,只给了皇帝一年的时间居住在长安。
第二年正月就杀了崔胤等一群还想维护唐王朝的大臣,逼迫李晔迁都。
此时,改元天佑元年。
在八月份,李晔被弑。
主角李裕也被杀在九曲池畔。
这就是主角历史上的真实命运。
请问,你要是主角,你会怎么做?
如果主角没有特别的手段和技术,他不会有什么作为,时间上来不及。
他就算是跑到了南阳,有了块地盘,也和荆襄联姻了,哪又如何?
他有兵吗?
有粮吗?
有钱吗?
有武器装备吗?
历史上,荆襄的赵氏兄弟因为不愿意反叛朝廷,不支持朱温称帝,以梁代唐,而被消灭。
赵匡凝只一仗就败了,跑去了淮南苟且偷生。
赵匡明则跑去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