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用的钢铁也是如此,冯氏航运公司下属有完整的钢铁供应链,从炼钢用的铁矿山、煤矿再到钢铁厂,那可是一应俱全,但是新星号上所用到的无数钢铁,也只有普通的钢铁材料是冯氏钢铁厂直接供应,部分的特殊钢材那都是江南钢铁公司供应的。
还有新星号上的两个巨大无比的螺旋桨,那可是直径数米的超大型合金铜螺旋桨,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技术含量非常高,铸造难度大不说,更关键的是这玩意的原材料只有江南钢铁公司能够供应。
因此冯氏航运公司虽然力争打造完整的生态供应链,都已经是把守手伸向了最源头的铁矿、煤矿了。
但是在这个大工业时代,冯氏航运公司依旧无法和十几年前一样随便折腾折腾,就能够全部抓在自己的手里。
在诸多领域里,冯氏航运公司还是要和其他厂商合作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冯氏航运公司再牛逼,它也没办法重建一整个工业体系。
而造船,它就需要一整个工业体系。
更多时候,冯氏航运公司所做的也只是在组装阶段进行控制而已,而要想真正的控制一整条工业链,那是不可能的事。
它没那个能耐!
别说冯氏航运公司这种民营企业了,就算是国企部百分百控股,规模庞大的三大武器公司,他们拥有数以百计的工厂,但是依旧不能从头到尾的自给自足,依旧需要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
随着技术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大乾帝国的工业化生产也是越来越碎片化、专一化,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
比如说出海必备各类望远镜,说起来很简单,很多普通工厂都能够生产望远镜。
然而质量却是普遍很差,船长们出海的时候是不会选择这些乱七八糟的望远镜的,他们普遍采购广州光学制造厂生产的望远镜。
广州光学制造厂生产的各类望远镜,军用的就不说了,广州光学制造厂一直都是陆海军钦定的军用各类望远镜的主要供应商。
但是即便强如广州光学制造厂,他们在光学仪器领域也只能是占据其中几个小分类的龙头位置,比如说科研教育光学仪器领域,他们就完全无法和九江玻璃公司竞争。
民间销量比较大的光学仪器,主要还是海上使用的船用大型高倍数望远镜,船长用的小型望远镜,在民间领域,广州光学制造厂的市场份额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但是广州光学制造厂在天文望远镜以及显微镜等科研领域,却是市场份额极低,其大头基本都是九江玻璃公司给赚走了。
九江玻璃公司一开始专门生产各类科研用的玻璃器皿,然后投入巨资进入显微镜以及天文望远镜等科研用光学仪器领域。
广州光学制造厂和九江玻璃公司,他们就是走向了不同的两个极端,广州光学制造厂注重稳定性、耐用性,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使用的光学产品,不管是军方还是民间的船长们都是极为注重这些,毕竟战场以及海面上的情况都非常的复杂,适用性不佳可不行。
但是九江玻璃公司呢,则是注重极端的性能,注意耐性,稳定之类的完全不重要,因为科研用的光学产品,要的就是最极端的性能,至于稳定耐用之类的完全不在那些科学家的考虑范围之内。
仅仅是从光学仪器这个小行业里,大乾就有至少两家占据了龙头地位,并且是在技术上行程了绝对垄断优势的公司。
虽然他们公司的规模和市值都算不上太大,但是人家是有真材实料的,而且数十一年如一日只钻研、生产同一类型的产品,不断的进行改进。
这样累积下来后,其他厂商想要进入并追赶,是非常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