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破虏心中有了计划,每日上午教他们读书写字,下午传他们一些粗浅功夫。这群孩童本来根基甚好,早已识得很多字,只是顽劣而已。现在为了学武功,读书也甚是认真,进步甚快,家族的长辈们见孩子们转了性,对这位先生更是满意。
渐渐地郭破虏开始教他们一些诗词、文章,从李白的诗,给他们讲蜀道之雄奇、天姥山之绮丽。从苏轼的诗,给他们讲大江东去、讲赤壁之战,潜移默化的让他们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慢慢地,又讲唐朝的边塞诗、陆游的爱国诗,教他们华夷之辨;讲《孟子》让他们明白“舍生取义”的道理。
你说这是爱国主义教育也好,“洗脑”也好,总之这帮孩童渐渐地认可了自己汉人的身份,并为之而骄傲。
这一日,郭破虏教大家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起了作者的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因为家族庞大,无法南下,不得已仕于金国。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他又讲述了辛弃疾参加起义,义军遭遇背叛,亲率50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张安国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的故事。一众孩童听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马上也可以上马打仗、手刃叛徒。
下课之后,张玠找到郭破虏,说道:“先生,我想学稼轩先生单骑归宋,您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郭破虏大吃一惊,低声说道:“孩子,你才十岁啊,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张玠愤慨地说道:“我本以为我的祖父和稼轩先生的祖父一样,只是迫于现实,不得不屈身事贼。但我最近跟他谈起岳飞、孟珙,他却说他们是不得明主,只是愚忠。还说忽必烈英明神武,必将一统华夏。我看他一点没有华夷之辨,死心塌地地要为蒙古人卖命!”
郭破虏警觉地问道:“那你有没有跟祖父争辩?”
张玠沮丧地摇摇头说道:“那倒没有,祖父素来严厉,我们这些孙儿没人敢和他争辩的。”
郭破虏摸摸他的头说道:“玠儿你有大志向,为师非常欣喜,但你年纪还小,尚未到报效民族的时候。你父亲、祖父都已经老了,他们的想法已经很难改变。你不要尝试说服他们,否则可能以后我就不能教你了。”
张玠吃惊地问道:“这么严重啊,那我明白了,我会叫我的弟弟们也不要做这些事。但我真的很想去看滚滚长江、看险峻的蜀道,更想有一天能像岳飞一样抗击外族入侵。”
郭破虏温言安慰:“玠儿,相信为师,会有那么一天的,老师一定帮助你成为顶天立地的汉家男儿。但现在,你什么都不要说,乖乖地做个好孩子。”
张玠似懂非懂地点头离开了。从那之后,郭破虏就经常给他开小灶,既教授武功,也讲述更多的历史上民族英雄的故事,讲郭靖、欧阳潇潇的故事,甚至是过去别动队在上都的故事。他常常为这些故事激动、兴奋、神往、悲伤……
有一天郭破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在单独教授的时候忽然正色说道:“玠儿,为师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这关系到为师的脑袋,为师今天把自己的命交到你手上了。”
张玠通过这些日子的观察,早已经觉得自己这位先生不是常人,今天看来先生要吐露机密,不由得又兴奋又紧张,小脑袋不停地点头。
郭破虏缓缓地说道:“其实为师不是什么教书先生,我是‘北侠’郭靖之子郭破虏,也是大宋别动队上都情报站的站长。我留在上都的目的就是为我大宋刺探蒙古人的情报。”
张玠一张小脸涨得通红,激动地点点头说道:“先生不说我也猜到大半,以先生的人品武功怎么会是一个寻常的教书先生呢。先生放心,学生绝不会出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