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对叛贼之女始乱终弃的新闻还在开封城里头满天飞。
两府的重臣们不得到不重视起来了。
那件事在朝堂上不好公开讨论,故此等散朝后文相公等人就一起到御书房面圣。
作为百官之首的文相公不得不带头提起他们今日一起面圣的用意来;“官家,如今外头关于太子殿下于叛贼之女有染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特别是关于康氏怀抱的那个婴儿的身世,若那孩子真的是皇孙的话不能让其流落在外。”
另外几位相公亦是跟着附和。
今上微微叹了口气,然后问诸位爱卿觉得朕该如何处置?
枢密使韩稚圭道;“自然是核实那孩子的身份了,让那孩子跟太子殿下滴血认亲,若真的是皇孙就给他身份,若那孩子于太子无关,自然要处置康氏冒认皇亲之罪了。”
参知政事高崇跟着韩枢密使的话道;“臣认为不光得弄清楚康氏怀中孩子的身世,还有太子殿下的失德之罪也不能马虎。若那孩子果然是皇孙,那就坐实了太子担任钦差期间于叛贼之女有染之事,堂堂大宋储君竟然会和叛贼之女有染,这让天下百姓如何看待太子?如何看到朝廷呢?当初的叛乱让数万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是无辜丧命,为了平叛朝廷军队亦是伤亡数千人。官家仁厚,只是追究怕叛贼几位重要头领的罪责,对他们的家人网开一面,只发配充军,这样已经对不住那些死难的将士和无辜百姓了,若太子真的和叛贼头领的女儿有染,官家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话不知会寒了多少人的心。”
重新回到两府的文坛领袖欧阳永淑的态度跟高崇是一样的,若坐实了太子和康氏有染之事,必须要严惩。
两府的相公们都参与进来了,自然今上就没法继续把康氏母子藏起来,他暂时也没有拿定主意如何解决这件事,如今被几位相公逼的他不得不拿出态度来。
君臣一番商议后决定三日后对滴血认亲。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赵元佑在得知三日后太子跟康氏那孩子就要滴血认亲后自然是大喜的。
“父皇要太子和康氏的孩子滴血认亲,若那孩子真的是太子的骨肉,不知会如何安置,真的会进入皇族族谱吗?”妙音好奇的问。
赵元佑忖度道;“我估摸着若那孩子真的是太子的骨肉,他应该会进入皇族族谱,不过康氏毕竟是叛贼之女,她是没有资格继续抚养孩子的。”
“滴血认亲若是咱们也能去瞧瞧多好啊,我也就是在话本子上看到过这个,还真想要亲眼看看呢。”妙音如今就是小女孩儿的心性儿,因为丢失了那些重生的记忆,故此她才这般单纯简单,这就是她前世的样子,因此才落得那样一个凄惨下场。
妙音想亲眼看太子和那孩子滴血认亲赵元佑是无法满足的;“你想看太子和康氏的孩子滴血认亲是没有机会的,就连我都没有机会,不过你若单纯只是对滴血认亲这个好奇的话可以从我和小石头身上各自取一滴血,然后看两滴血如何荣威一滴血。”
“若你和小石头的血不会相互融合呢?”妙音的这个傻问题弄的赵元佑很想揍她一顿,不过还是没舍得,只是在她脸和胸脯上捏了一把算作胡说八道的小惩罚。
太子得知自己要和康氏的儿子滴血认亲后就慌了;“若证明那孩子果真是我的,那群臣不会放过我的,父皇也能借这个由头彻底把我给废了,他是不可能册立宗昌为太孙的。”
富嫣然虽然心里头也没有底,可她表现的要比太子镇定甚多;“没有到最后一步殿下切不可自乱阵脚。父皇那般用心培养宗昌,我相信他不会轻易把宗昌换掉的。只要宗昌不会被父皇彻底厌弃,咱们都是安全的。”
这番话富嫣然与其说是在宽慰太子,倒不如说是在宽慰自己。
如今的富嫣然对于明天充满了深深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