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斩钉截铁地说道。
马援朝想到自己因为成分不好而受到的冷眼,终于还是压下了心中的悸动。
当天晚上,王继东带着马援朝,来冯志和这边喝酒。
知青点内,其他知青也在。
酒喝完了后,冯志和借着酒劲,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各位,主任老徐头那里,已经给我盖章了,这一次去上大学,你们一定得投我一票。”
其他几个和冯志和一个地方的知青纷纷表态,但也有几个知青,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
离开插队的地方,回到城市里上大学。
这不光是冯志和一个人的梦想,这是所有知青共同的梦想。
有人争是很正常的事,前提是能争得过。
冯志和扫过人群,目光在一个壮汉的身上定格。
“胡建军,你不会是想和我争这一次的名额吧?”
这队里,威望高的除了冯志和外,还有一个胡建军。
胡建军在队里的人缘也不错。
而且,他们一个代表了尚海知青,一个代表了京城知青。
两个人都是这两拨人里领头的。
至于王继东和马援朝,首先就成分不好,失去了竞争的机会。
其次,两人也不是京城和尚海那种大城市来的知青,属于无组织成员。
“为什么不争?咱们上大学,讲究的就是一个公平公正,你今天请客吃饭,本身就违反了公平的原则,我没上主任那反应你的问题,就算给你面子了。”
“换句话讲,谁不想上大学?谁不想回城里?说那么多废话都没用,咱们一切全凭自己本事。”
胡建军针锋相对地吼道。
“好啊!那就各凭本事。”冯志和也不甘示弱。
这个年代的插队知青,如果想回城市上大学的话,首先成分得好。
其次,还需要知青和村民统一投票,谁的票数多,谁便能上大学。
这个年代的人上大学,比的不是知识,比的是你的出身和觉悟,比的是人缘。
这种制度和汉代的“举孝廉”颇为类似。
只是,他们却不知道,人生总是充斥着无数的变数。
今天,他们在这里争的面红耳赤。
可当恢复高考的通知下发的时候,这些人恐怕都会傻眼。
王继东稳稳地坐在旁边,饮一杯小酒,安静地看历史车轮下的众生龙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