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为了防止饥荒,特地要求各州都必须建立粮仓,而且粮仓里还要有粮,哪个州敢亏空粮仓的话,州里的官员可是要被问责的。
最后一道圣旨,是最令人哗然的。
将幽河县由县改为州,县令陈知山为知州,任命陈知山为钦差,负责巡视监督两府。
前面的旨意没人反对,但是这最后一条,却有不少大臣提出质疑。
以往的钦差,要么是朝中重臣,要么就是皇帝的心腹。
然而这陈知山在幽河县,天高皇帝远,不可能是皇上的心腹。
而在官职上,就是个县令,虽说之前经过特别提拔,提升为正五品,可还是地方官员,让地方官当钦差,史无前例啊。
在得知皇上让陈知山当钦差的时候,其他大臣就自动忽略了幽河县改为州一事。
因为和幽河县改州相比,让陈知山这个县令当钦差要更离谱。
于是,大臣联名上书,要求另作人选。
当天正午,赵永望就叫来三阁几位大学生,还有六部尚书、大理寺卿、监察院监察御史,可以说能决定朝廷政事的重要部门一把手都到齐了。
“皇上,臣认为,让陈知山担任钦差,确实太过冒险了。”户部尚书站出来说道。
“确实,他年纪尚轻,又是地方官员,怎能担任钦差呢?”
“还有…”
一众大臣都站出来反对,大家各抒己见,但结果都是反对,还有人主动请缨,表示自己可以胜任钦差一职。
赵永望神色淡然,内心却冷笑不已。
要是告诉你们,这次钦差明面上是督促赈灾,实际上是调查白莲教的话,看你们还会不会这么争先恐后。
吵了半天,众人依旧没什么结果。
最终,内政阁大学士庄元魁淡然开口道:“臣觉得,让陈知山当这个钦差,也未尝不可。”
“…”
众臣顿时哑火。
庄元魁可是三朝元老,地位崇高,他开口的话,众人反驳也没用。
不过,也有人表示奇怪,问道:“庄大人,陈知山一个县令,他有什么资格胜任钦差?”
庄元魁闻言也不恼,只是慢条斯理掏出一张纸,摆放在他们面前。
“这纸上的制盐法,老夫亲自验证过,不仅过程简便,最重要的是,它的产量也能翻倍,试想一下,如果将此法推广到全国,对百姓会有多少好处?”
“这…”
重臣面面相觑,提问的那个也闭上嘴巴。
又有人道:“庄大人,这制盐法确实大功一件,不过皇上已经将幽河县改为州,陈知山升任知州,这等赏赐,难道还抵不过制盐法的功劳吗?”
庄元魁淡然道:“钦差没有官职要求,也没有什么规定,全由皇上定夺,那让陈知山当钦差,有什么问题吗?”
“可…”
还有人想说话,庄元魁目光一冷,哼了一声道:“老夫近些日听到不少传闻,说朝中大臣勾结地方官员,私吞赈灾粮款,你们如此反对让陈知山当钦差,该不会是心里有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