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戴天之仇,汉中北临西凉,东连上庸,更用山路直插三辅。张公如今进不能杀刘璋而平益州之地,退不能引外援而保汉中之地。”
“汉中虽险,但正所谓无立足之根本,进退维谷也。”
诸葛亮此时已经走到张卫面前,用羽扇压住张卫握着剑柄的手,缓缓将剑还鞘,随后笑问道:“敢问足下,是福是祸?”
张卫想要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汉中位置尴尬,如今除了南面益州之地,其余几面都被北汉疆域包裹,根本没有任何纵深的空间。
诸葛亮不再理会张卫,而是转身看向张鲁,继续言道:“公乃留侯之后,天师道祖张陵之孙,更是一手创办五斗米教,汉中之地广受教义,从道者谁人不称呼一声天师。公本可布道于中原之地,如今何以情愿困守一地,沦落险境呢?”
诸葛亮扼腕一叹,沉声道“上不能为道昭化广德,下不能保全一方教众。倘若我天朝大军剑指益州,试问汉中如何自处?届时公又当以何面目,传道天下?”
张鲁闻言,脸上神情变得极为精彩,忽红忽白的,眼神中那缕超然也消失不见。
之所以张鲁反应那么大,其实不在于诸葛亮话里言间那些威胁之意,毕竟这些都是他早就预想到的,真正让他在意的,是诸葛亮那句布道于天下啊。
缓了好一会,张鲁才颤声道:“诸葛先生所言当真?布道中原之事,汝可承诺?”
诸葛亮呵呵一笑,随后羽扇一挥,言道:“这就要看张公之造化了,吾朝之开放与包容,乃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再者张公可还有选择?莫非张公宁愿成为刘益州之座上客,也不愿为陛下效力?”
张鲁闻言半晌说不出话来,投效益州这是不可能的,永远都不可能的事情。最终,张鲁在诸葛亮的注视下,深深一叹,言道:“愿听先生指教!”
诸葛亮哈哈大笑起来,他环顾堂中,随后走回自己的位置上端起酒盏遥遥一举,言道:“张公请满饮,诸位请满饮。”
张鲁端起酒盏喝了一口,堂中众人纷纷举杯,就连张卫也拿起了酒盏。
诸葛亮见此情景,心下更是大定,此行之任务,已经完成大半了。
张鲁放下酒杯后,便言道:“还请先生指点迷津。”
诸葛亮呵呵一笑,在堂中踱了几步,朗声道:“张公乃天师圣人,如何看不出这天下大势。当今陛下威震海内,气荡九州,试问天下何人能抗?再者,紫微帝星耀于北方,天地气运皆往北行,公自知天道又何必与天抗衡!”
随后诸葛亮神情肃穆的朝着北方遥遥一敬,继续言道:“陛下乃天选之人,更兼礼贤下士,大业如今已成,亮之所以离荆州而远赴北境,正是为此啊。”
“如今天下还未大定,中原之西有羌人作乱,中原之南更有伪朝未灭,中原之地亦有世族门阀对抗朝政。此正是汉中依附的大好时机。此时张公弃汉中一地而得陛下之眷顾,这传教之事,呵呵…呵呵呵……”
张鲁自认为早就修炼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但今日诸葛亮说的话对他的冲击实在太大了。他尽管十分努力的克制,但依旧无法掩盖脸上波动的神情。
张鲁急忙用饮酒来遮掩尴尬,随后言道:“当年鲁窃据汉中,不是为了对抗朝廷,只为家族之恨与天师之责。不曾想这十数年的时间,竟已成为一方诸侯。割据一方非吾本意,今朝堂明朗,天下归心,鲁自当挂印向北,归附朝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