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缓缓转过身来,看着建恢言道:“是去襄阳吧。”
建恢并未否认,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想必已经推算出他的任务了。
诸葛亮将目光收了回来,随后径直走回茅草屋。
建恢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诸葛亮走了进去。
诸葛亮在前堂的蒲团上落座,建恢就站在一旁。
“三年之期已至,孔明可有想过,如何跟镇北王交代?”
诸葛亮手上的动作一顿,随后继续摆弄起茶具来。他淡淡的说道:“你认为,以镇北王如今的势力,有没有我,重要么?”
建恢眼神一眯,他缓缓的道:“镇北王对你有多看重,想必你是知道的。据我所知,我军能够如此迅猛的拿下中原,采用的也是你提供的锦囊计。此事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你绝对是功不可没。我无法给你保证什么,但以你的聪明才智,难道看不出北军集团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建恢抱着剑坐到诸葛亮的对面,郑重的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知道你不甘心,但是你也知道,就算你再有本事,也阻挡不了这天下大势。而你越快加入北军,就能越快的进入中枢。你还年轻,你有无限的可能。我甚至可以断言,未来的开国重臣,绝对有你的位置。”
诸葛亮没有抬头,他手中动作不停,为建恢斟了杯热茶。
随后他淡淡的言道:“开国?果然如我所料,此行你们将极为凶险。”
建恢无所谓的撇了撇嘴,言道:“如果惧怕凶险,也别干我们这行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言道:“以建兄的文才武略,可掌一方政务也可上阵为将,为何要在天网埋没呢?”
建恢哈哈大笑起来,反问道:“以孔明之才华,可统御一国事务,总览天下大局,为何要在这卧龙岗做个山野村夫呢?”
建恢话音落地,两人又相视大笑起来……
随后,建恢轻声道:“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总得有人去做,不是吗?”
诸葛亮闻言,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是手上那为之一顿的动作,已经说明了这句话给他带来的冲击。
诸葛亮将茶壶放下,随后从案旁的书卷下拿出三个锦囊,放到建恢的面前:“这里有三个锦囊,你到了襄阳之后,可以打开第一个锦囊;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时,打开第二个锦囊;至于第三个锦囊,等你们事情办成之后,再行打开。”
建恢站起身来,先对着诸葛亮拱手作揖,才双手珍而重之的捧起锦囊放入怀中。
他知道这三个锦囊意味着什么……随后,建恢疑惑地问道:“孔明为何料定,我们会办成此事从而用到第三个锦囊?”
诸葛亮淡淡的道:“你们办不成此事,只有一种可能,你们都死了,那自然也用不到第三个锦囊。而且,建兄认为,此事只有你们一家想做?”
建恢瞳孔一缩,随后嘴角轻扬,他本就是心思灵敏之辈,自然是一点就透。
两人一直聊到了黄昏,建恢看了看外边天色,叹息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三年相伴,虽有再多不舍,但终须一别,孔明就别送了,某…去也……”
诸葛亮喝了一口茶,随后轻轻的将茶杯放下,淡笑道:“人生何处不相逢,来日再见,愿建兄风采依旧。”
建恢头也不回的挥了挥手,正当他走出门的时候,忽然想到了什么又折了回来。
他来到诸葛亮的身旁,将大脑袋凑得很近,低声说道:“大小姐此时正在荆州……”
诸葛亮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神情顿时一怔,随后各种情绪交织在他的眼神当中,其中有紧张,有担忧,有慌乱,还有淡淡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