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没说出来的是,把自己的命脉握于他人之手,就算这个人是他父亲的结义兄弟,他也不放心呐。
张辽虽然才十六岁,但是已经从军四年了,也是靠着累积的军功才走到将校这个位置的,边关的百姓十一二岁就从军的不胜枚举。
常年在边关作战,也让张辽很清晰的知道问题所在,但知道归知道,陈风此举虽然可以解决关键问题,但是打破陈规大肆招兵的举动后患是非常大的。
于是说出心中所想:
“可是,朝廷那边给予的粮饷就这么多,我们就算私自募兵也没多余钱粮供给呀,再者……再者雁门一地常年受匈奴迫害,人口稀少!兵源也不足以让我们募集更多甲士。”
陈风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钱粮之事我来想办法,你抓好募兵一事,就算人数招满三千五百人,也可以继续征招,雁门一地兵源不够就从并州其他郡县招兵,我自有办法。”
“那不知将军预计要扩军几何?”张辽问道。
陈风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如果守雁门你觉得需要多少人?”
张辽对此早就在心中排兵布阵无数次了,很轻松的答道:“如果是匈奴平时的秋猎,只需给我四千甲士在加一支骑兵即可。如果匈奴人大举来攻,非万人以上大军不可,不然只能坚壁清野坚守城池了。”
陈风点头,然后沉声道:“那就按照万人的标准招,兵源有多少我要多少!”
万人的标准?张辽听后愣是没敢接话,这陈风如果敢这么干,但凡任何一个官吏揭发那就算有几百张嘴都说不清楚。
陈风显然看出了张辽的顾忌,于是目光深邃的看向远方,说道:
“并州土地并不贫瘠,为何税负如此之低?匈奴年年来,我们年年龟缩城中,城外田地也能跟着我们回城不成?必须御敌于外,雁门乃至并州才能发展起来啊。”
随后陈风目光从深邃再到锐利,他盯着前方整齐的军阵,说道:“匈奴年年来此,不知屠戮了我多少大汉百姓。如果不把他们打疼打怕,边关永远不得安宁。我要叫这帮胡虏知道,什么叫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为此就算搭上我这条命又如何!不打得匈奴不敢犯境又怎能对得起我雁门边关这么多年来浴血沙场的英灵。”
虽然张辽此时很好奇这万人军团的粮饷要从何而来,要知道整个并州目前供给的边军也不过三万余人,这可是丁刺史以一州之力才做到的。
而雁门一地如何做到供给万人……
但是听到陈风所说,张辽也是觉得一身热血犹如沸油一般热烈滚烫。于是抱拳大声说道:“愿随将军左右。”
……
翌日,陈风于郡守府内,在一张灰褐色的纸上书写着。
对于汉代就有纸的事情,陈风还是知道的,毕竟前世他就是靠纸发家,对于纸的来源还是可以娓娓道来的。
话说众所周知的东汉纸源于蔡伦,故称之为蔡伦纸,其实不尽然!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古人用纸进行书写,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等等再到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这些纸在后世可是有出土的且有书写内容的。只不过是现在的纸没有后续那么多繁琐的工艺,虽然制作起来时间更长,但是质量却不是很好。
就比如陈风刚刚用于书信的那张,纸张并没有多少柔韧性,极易破损,纸张薄厚程度也不一致,再加上纸片颜色繁杂,主体呈灰褐色。而且稀缺珍贵。这就导致了现在纸片的传播性并不广泛,文人墨客更喜竹简。
……
陈风书写完后,放下笔头。拿起纸张轻轻的吹干墨迹。在看了两遍内容确认无误后把它装入信封当中。随即叫来门口的侍从,“快马将这封信送于丁刺史处”
侍从应诺后转身而去。
陈风正看着离去的侍从背影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