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林江在微微的整理的一下自己的嗓音之后,缓声的将这首诗歌的内容吟诵了出来。
“独立终全节,依人尚厚颜。”
“黄巾城下路,唯有郑公山。”
在将这首诗歌的全部内容吟诵出来之后,林江微微的停顿了一下,随即解释的说道。
“这首诗歌的基本意思就是说,独立,让先生保全了自己的气节,而依靠别人会让先生感到羞愧万分,在这样的一个和黄巾起义时期一般无二的乱世当中,先生唯一的一条出路,就是学习郑康成先生。”
“也就是说,先生是非常坚持独立谋生的,之所以这样,是为了保全自己的人格和学术的节操。”
“说到底,所有的这些总结起来的话,就是顾炎武先生无非就是为了保全自己做又一个郑康成的理想。”
“十顷田地,每一年只不过是三四百两银子的产出而已,但是,对于顾炎武先生来说,他几乎是完成了一个几乎是需要国家来推行的学术工程。”
“在先生离开千灯镇之后,他经常自己骑着一匹马,在马背上抓紧一切的时间去读书。”
“而在,先生的身后,还紧紧的跟随者另外一匹马,只不过,在这匹马的马背之上,驮着的是书箱。”
“就这样,先生一刻不停歇的走着,寻访各地的史志图书,查看各地的民生风俗,和各地的读书人砥砺学问,探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学。”
随着林江话音的落下,一旁的孙老仿佛是突然之间想到了什么,赶忙补充的说道。
“刚才,林江提到了“实学”这两个字,我想问一下我们的观众朋友们,在你们看来,什么样的学问,能够称得上实学这两个字呢?”
在将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孙老再一次的闭口不言,面带笑容的静静的看着镜头。
“实学?是不是就是字面意思?就是实用的学问。”
“我觉得,应该就是林江方才所说的那句话,就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学问才能够称得上是实学。”
“其实,楼上的答案基本上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的话,是实用,而且对国计民生有实用的学问。”
对于这个问题,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也在评论区当中,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
片刻之后,可能是孙老觉得大家也讨论的差不多了,这才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所谓的实学,就是经世治民之学。”
“说的通俗易懂一些的话,实学这两个字,就包括农田,水利,矿产,交通,军事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总结来说的话,方才我们所提到的这些领域,都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学问。”
其实,孙老的这个答案和屏幕之前万千观众的答案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
只不过,众人的答案并没有这么的详细而已。
随着孙老将这番话说出口,林江也没有任何的停顿,继续说道。
“由此,顾炎武先生开启了朴学的先河,从而被清代的文人称之为开国儒师。”
“先生明确的提出士当求实学,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但是,对于顾炎武先生来说,选择这样的一条治学道路,更是有着自己的现实用意。”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不由得十分的好奇,顾炎武先生的现实用意究竟是什么呢?
微微的点了点头之后,还是由孙老将这个问题的答案给说了出来。
“这样来说吧,顾炎武先生所关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的传承问题,不能中断,以及如何传承下去的问题。”
“这一点,我们在此之前就已经提到过了。”
“而这,就是顾炎武先生的现实用意了。”
随着孙老话音的落下,屏幕之中的画面在这一刻,切换到了一个类似于图书馆一般的场所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