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就将所有涉及到薄如钱唇的这些著述和论文,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并且得出了一下几个结论。”
“首先,认为薄如钱唇,是一个又扁又平的状态,但是,并没有量化的结论。”
在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林江微微的点了点头,随即继续说道。
“由于沈括在《梦溪笔谈》当中,只是用薄如钱唇这四个字来形容毕昇先生的泥活字。”
“但是,这四个字究竟指的是泥活字的高度,亦或者是字体线条的厚度,沈括并没有提到。”
“由于泥活字的大小厚薄,会直接影响到烧制过后的细碎与否和最终的印刷质量。”
“因此,薄如钱唇的问题就必须要解决。”
通过林江的这一番话,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也明白了,为什么要将这个问题给解决的原因。
与此同时,一旁的孙老继续补充说着。
“美丽国的学者卡特,在1925年的时候,就谈到了薄如钱唇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四个字所指的是字模的深度,而不是活字的高度。”
“在确定了薄如钱唇所形容的是泥活字线条部分的高度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钱唇,究竟有多厚呢。”
“有一点课题组是能够确定的,那就是不会太高,也就在一毫米到两毫米左右。”
“总而言之,是不可能太高的,因为从物理适应上来说,印刷所承受的力,和使用的寿命是非常有道理的。”
“如果太高了话,就回出现磨损,太浅了的话语对于使用寿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综合各个方面来看,薄如钱唇这四个字,指的并不是泥活字的高度,反而是指泥活字在刻去泥之后,所留下的线条那部分的高度。”
“而高度一般的应该在一毫米左右。”
随着孙老的这番话落下,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这才意识到,整个复原的过程究竟有多么的复杂。
与此同时,林江继续说道。
“在确定了泥活字的大小问题之后,课题组根据沈括的记载,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将采集来的泥土变成胶泥,并且不加任何的添加物。”
“最终制造出来的泥活字,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之后,最后的结果让课题组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兴奋,”
“这也就说明,棒子国学者认为毕昇先生的泥活字容易碎裂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但是,事情依然没有彻底的结束,”
“棒子国的人指出,泥活字在经过排版过后,容易掉落的问题,从而不适宜大规模的印刷。”
“因此,想要彻底的推翻棒子国的看法,就必须证明先生泥活字的牢固性。”
话音落下,孙老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和补充。
“在排版的时候,先生的原创性工艺,是需要粘药的,就是把泥活字在沾药上进行排版。”
“至于这沾药的成分是什么呢?”
“就是之前我们所提到过的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
“所谓的松脂,就是松香,而蜡指的是蜂蜡,而不是我们现在的工业蜡或者石蜡。”
“最后,通过实证,如果这几大要素的配比合理的话,粘性是很好的,因此,就不会存在字容易脱落的问题。”
微微的点了点头之后,林江继续对课题组的努力进行说明。
“在经过了两年多的辛苦实验之后,课题组终于烧制出来了泥活字三千余枚。”
“不仅如此,课题组还利用这些泥活字,复原了毕昇先生泥活字印刷的整套工艺。”
“这是一千多年之后,毕昇先生的活字印刷术,有一次完整的重现人间。”
在林江话音落下的那一瞬间,无数的观众不由自主的疯狂的为课题组所做出的贡献鼓掌。
对于先生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