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白居易先生,则是从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来了天资过人的一面。”
“三岁识字。五岁成诗,九岁通声韵,而在先生十六岁的时候,因为他所做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而惊艳了整个大唐的百姓。”
听到《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个名字的那一刹那,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只觉得自己非常的熟悉,但是,一时之间,竟然有些想不起来其中的内容。
就在这时候,一连串的充满了奶声奶气的童声,猛然之间传到了万千观众的耳边。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听着这个声音,万千观众有些错愕的看着屏幕,下一秒,每个人的嘴角出都流露出了一抹笑容。
只见画面之中,几位差不多刚刚一二年级的小孩子,正在认真的吟诵者先生的这首诗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刚刚听到前两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流露出了一抹有些意外的神情。
没想到,这已经完全刻进自己dna之中的诗句,这自己从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背诵的诗句,竟然是白居易先生在自己十六岁的时候创作出来的。
在回想起自己十六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整天惹事的小孩子,一时之间,众人羞愧难当。
然而,让很多的观众更加意外的是,这首诗竟然还有后面的两句。
“这是什么情况啊?我记得这首诗应该到“春风吹又生”就结束了啊!”
“我印象当中也是这样的,要不然,这么经典的一首诗,对后面两句不可能不熟悉的。”
“大家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应该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认识的字并不多,所以老版的教材就只选用了前两句吧。”
“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是我的记忆出现了混乱呢。”
就在万千观众不断的在评论区当中议论纷纷的时候,画面之中,林江缓声说道。
“当时,意气风发的少年白居易先生,曾经就带着自己的这首诗歌,遍访京城当中的那些文坛大家。”
“在这些文坛大家之中,就有一位享誉盛名的著作郎——顾况。”
在林江将这句话刚刚说出口的那一瞬间,一旁的孙老就像是在猛然之间想到了什么似的,缓声说道。
“方才我们说道,白居易先生在自己少年时期,曾经去登门拜访一些朝堂之中的大臣,这其中就有著作郎顾况。”
“当时刚刚见到先生的时候,顾况就询问先生的名字,而先生也如实的回答说自己叫做白居易。”
“然而,让年少的先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顾况在听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竟然哈哈大笑了起来,仿佛是,听见了一件什么特别好笑的事情似的。”
别说是当时的白居易先生,就连此时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都是一脸的不知其所以然的表情。
这种表情,说的简单粗暴一点的话,就是懵逼。
甚至,有一些观众如果说当时的白居易先生的话,恐怕早就已经控制不住的开始在自己的内心之中问候顾况了。
“大笑一通之后,顾况这才说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长安这个地方的物价是非常高的,想要在这里住下去,并不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很明显,这个时候的顾况是门缝里看人,将少年的白居易先生看扁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种情况也是能够理解的。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朝大臣,还是著名的诗人,又一天,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孩来敲你家门,说想要拜访自己,你回去怎么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