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既然两个人吵了三天的时间,最终还不欢而散,那么两位先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了我的身上的话,肯定将对方视为死对头。”
“我觉得,这件事情不能以常理度之。”
“楼上什么意思?是说朱熹先生和陆九渊先生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我们想想的那么激烈?”
就在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不断猜测的时候,林江缓声的说道。
“按照常理来说,经过这一次的争论之后,朱熹先生和陆九渊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不往来。”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朱熹先生在这一次的鹅湖之会六点之后,亲自向陆九渊先生发出了邀请,请他到白鹿洞书院讲课。”
“除此之外,朱熹先生还把陆九渊先生的意见和想法,刻成了碑文,以供书院学子们进行学习!”
“那么朱熹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听到林江的讲解之后,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的确是有一些诧异。
“所以说,方才林江提到的那块碑文,也就是“讲义”,所记载的就是陆九渊先生有关“教人之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妈呀,朱熹先生真的是大格局!”
“也是,在学术上,自然存在不同的主张,不可能全部都是相同的!”
“如果是我的话,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格局!”
“这不就是我们普通人和古之圣贤之间的差距吗?”
“我就想知道,朱熹先生为什么会这么做!”
可以说,林江方才这番话当中的信息量含量是非常大的,而通过这些信息,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自然能够得出一些结论。
但是,对于朱熹先生究竟为什么会这么做,万千观众倒是没有任何的想法。
但是,隐隐约约之中,他们也能够猜到,这应该和先生的一些教育主张有一定的关系。
就在万千观众无比好奇答案的时候,林江就像是看出了众人心中的疑惑一般,缓声说道。
“在朱熹先生看来,白鹿洞书院并不是个人恩怨的聚集场所,相比较这一点,书院所秉持的风气更为重要。”
随着林江声音的落下,过一段时间没有发言的孙老终于找到了机会,对林江方才所说的内容补充道。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朱熹先生看来,白鹿洞书院应该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地方。”
“所以说,不论是和自己的观点有差异的论敌,亦或者是在学术上的不同观点,都能够在白鹿洞书院这样的学术平台上进行互相交流。”
“这也是为什么,朱熹先生会邀请陆九渊先生到白鹿洞书院讲学的主要原因。”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只觉得自己自愧不如。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允许有和自己不同的声音出现的,然而,学术不就是这样的,在不断的争论当中,缓步前进。
在孙老声音落下之后,林江没有任何的停顿,紧接着说道。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完全能够看出白鹿洞书院办学所秉持的风气。”
“可以这么说,在白鹿洞书院当中,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这里展开交流和争论。”
“而这样的办学风气,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就是我们经常会提到的百家争鸣。”
“那么,再这样的办学风气之下学习的学生,又会有怎样的成就,或者又怎样的不同之处呢?”
讲到这里,林江停顿了一下,他不得不将官学拉出来,作为拉踩的对象了。
“相比较于比较死板,沉闷的官学的办学风气,白鹿洞书院的学生,主要是以自学为主。”
“而且,就算是教师授课,也都类似于我们今天大学当中的讲座,也就是说,学生完全可以来去自如。”
“那么,白鹿洞书院究竟是怎么教,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