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件事情发生的两年前,也就是1194年的八月,朱熹先生担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
“说的通俗易懂一些的话,朱熹先生的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是皇帝的老师。”
“按照这样来算的话,先生也算得上是那种和皇帝比较亲密的大臣了。”
“那么,当时的皇帝,为什么会批准沈继祖的弹劾,从而站到了朱熹先生的对立面呢?”
在林江提出先生曾经担任过的这个官职,以及先生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之后,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也在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其实,朱熹先生在朝廷担任官职的时候,不断的向皇帝递上奏章批评他。”
“说批评也不算,主要是为了指出皇帝的错误。”
“我们都知道,朱熹先生主张的是“正心诚意”,因此天天跟皇帝讲克己自新和遵守纲常这方面的内容。”
“甚至,就像是方才我们所说的,上书斥言左右窃柄之失,从而敦促皇帝别让左右近臣将自己架空了。”
“而且,先生还明确的指出皇帝的生活太奢侈了。”
“在皇帝要给自己的老师选择墓地的时候,先生就说怎么能将良田选做墓地呢?应该到深山中去。”
“这就是朱熹先生经常给皇帝讲的内容。”
“可想而知,又有哪几个皇帝愿意天天听这些内容呢?”
“因此,就有人劝说先生,让他不要讲正心诚意这些东西,而且皇帝也不爱听。”
“但是,先生认为,自己的平生所学也就这四个字,如果自己不说的话,就相当于是欺君。”
“我们经常会用到“儒家士大夫”这个词语,可以说,朱熹先生就是“儒家士大夫”!”
随着孙老声音的落下,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一方面因为朱熹先生的坚持而无比的敬佩,另一方面,又因为先生给皇帝所将的那些内容,而有一些哭笑不得。
但是,众人不得不承认,虽然先生所讲的内容,不用说皇帝了,就叫他们自己都不愿意听,但是,却是最为实用,最为正确的内容。
在孙老说完最后一个字之后,林江缓声说道。
“朱熹先生每天要求皇帝前来听课,不停的将朝廷当中的一些问题指出来。”
“这样一来,使的皇帝和当权的大臣韩侂胄,非常的难受。”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先生在朝的时间仅仅只有四十六天,随即便被罢去了官职。”
讲到这里,林江微微的停顿了片刻之后,随即话音一转,将接下来的话题引到了皇帝的身上。
“而我们先前所说的这位皇帝,就是宋宁宗赵扩,是南宋的第四代皇帝。”
“在赵扩继位之后,朝廷之中有两个人最有权势,一个是赵汝愚,也就是当时的宰相,另外一个就是方才我们提到的韩侂胄,则是当时的枢密院都承旨,也就是最高军事机构的一把手。”
“而这两个人是政治死敌的关系。”
“可以说,朱熹先生能够到朝廷之中担任官职,主要是因为赵汝愚的推荐。”
“这样一来,为了打击赵汝愚的势力,属于韩侂胄一方的沈继祖,在见到皇帝不喜欢朱熹先生之后,便上书弹劾,于是便有了我们之前的那一幕。”
讲到这里,林江停了下来,而一旁的孙老则是开始了自己的讲解。
“如果去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沈继祖这个人是只能当之无愧的官迷。”
“当时,他认为自己机会来了,就立马递上了奏章,不管自己是否是先生的弟子,去弹劾先生。”
再说这话的时候,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能够清楚的从孙老的神情之中看到「恨」这个字。
可以说,孙老将自己对沈继祖这个人态度,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而且,当时在朝廷当中的那些大官,是不敢弹劾朱熹先生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