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就是在明朝末年,在知识分子之中具有广泛影响的王阳明心学。”
伴随着林江的声音,屏幕当中缓缓的出现了另外两个人的画像。
“这两个人是谁啊?看起来并不是朱熹先生和王阳明先生啊!”
“肯定不是,这两位是李光地和熊赐履。”
“这两位又是谁啊?为什么没有听说过。”
“简单来说,这两位就是康熙皇帝身边的老师,同样也是朱子学的拥护者。”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之所以会选择朱熹先生,其中也有这两位的影响喽?”
“楼上可以这么理解,而且李光地和熊赐履我将复兴理学的希望寄托在了康熙皇帝的身上。”
“据我所知,这两位还对康熙皇帝不断的进行理学思想以及朱熹先生治国理论的灌输,从而使的康熙皇帝最终从朱熹先生和王阳明先生两人当中,选择了前者。”
在经过屏幕之前一些观众的解释之后,很多的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如果从学说本身来说的话,王阳明先生的学说特别强调人心的作用,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心即是理”。”
“但是这样的学说,从康熙皇帝的角度来说是不能这样讲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认为的话,这个国家就没有办法治理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地位就是不一样的。”
“而朱熹先生的学说,不论是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据也好,亦或者是正人心,纠风俗,作为每一个人成圣成贤的学习来说,都是比较稳健和稳妥的。”
相比较屏幕之前万千观众的解释,很明显,孙老的这番解释要更加的深刻,要更加的有分析在里面。
就在此时,林江继续说道。
“在康熙年间,朱子学的影响能力一度达到了顶峰,康熙皇帝甚至这样评价朱熹先生。”
说到这里,林江并没有直接将康熙的评价说出,反而又拿出了另一本书——《朱子全书》。
与此同时,摄像也将这本书当中的部分内容,投射到了万千观众的屏幕之上。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本书的前面,是“御制朱子全书序”的字样。”
“而这是康熙五十二年,皇帝亲自为这本书做的序。”
“要知道,皇帝是不轻易给一本书作序的,因此这件事情也是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的。”
“在序当中,康熙皇帝就直接提出“朱夫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也就是说,朱熹先生集宋代以前的儒家学说的大成。”
“除此之外,朱熹先生还承续了孔夫子之后一千多年的绝学。”
“最终,达到了怎样的结果呢?就是康熙皇帝所说的“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
“通过这样的评价,我们也能够清楚的看到,在南宋之后的历代帝王之中,康熙皇帝绝对是那个最坚决的执行朱熹先生治国理论的君主。”
“可以说,康熙皇帝身体力行,带头贯彻,从而带动了当时整个社会“非朱子之传义不敢言,非朱子之家礼不敢行”的社会风气。”
讲到这里,林江缓缓的停了下来,一旁的孙老非常默契的接替林江,开口说道。
“康熙皇帝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他曾经说过,自己在深夜的时候,如果睡不着了,就回扪心自问,反复的思考,自己究竟做的怎么样。”
“而康熙皇帝这样的行为,就是朱熹先生所提倡的“正君心”,这同样也是治国之本。”
“也就是说,帝王要正心诚意的做好表率。”
“我们纵观康熙皇帝的这一生他一直都在贯彻执行朱熹先生的治国理论,正君心,行仁政,恤民省赋,立纲纪,正百官,倡德治为指导,开启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随着孙老话音的落下,屏幕之中的画面顿时发生了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