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说的更加直白一点的话,所谓的官场礼仪,就是为那些大官鞍前马后,就好像是一个奴才,你个奴隶一般。”
“因此,像袁枚先生的这种任性的名士脾气自然是没有办法忍受的了这个官场的。”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对袁枚先生的这种心态无比的认同,并且有着同样的感觉。
对于现如今的年轻人来说,这些习惯是他们所唾弃的,而袁枚先生的这种行为在跨越了千年之后,和今天的人们相呼应。
虽然说,这种想法与今天的人们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先生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这种想法无异于是一种异类。
“昔日翰林院的天之骄子,如今却要向小官行跪拜之礼,在学习练习这些动作的时候,袁枚先生直接写了一首诗用于自嘲。”
“书衔笔惯字难小,学跪膝忙时有声。”
“同时也发出了“官苦原同受戒僧”的感慨。”
“尽管是被官场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繁文缛节所困扰,袁枚先生自然是立志“致君尧舜上”。”
随着林江声音的响起,屏幕当中的画面也出现了一幅幅来自于影视资料当中的那些官场礼仪。
要知道,所有的读书人在考上功名之后,都会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并且时刻都准备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想要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治理好这个国家。
袁枚先生同样也是如此的。
所以,在袁枚先生散馆之后,外放到南京,所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就是溧水县的知县,而且还是一个代理知县。
在袁枚先生刚刚到达溧水县的时候,他的心情可以说是十分的复杂的。
而且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在如今,也是广为传播的。
而这首诗,就是袁枚先生的《初抵溧水县署》。
“津吏传呼款碧轮,薄书裁冗一番新。”
“初官直似为新妇,满眼何尝有故人。”
画面之中,林江用一种充满了低沉的声音,将袁枚先生的这首诗吟诵了出来。
“我们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在这首诗当中,袁枚先生将自己比作是一个新媳妇。”
“这说明,当时的袁枚先生一方面是战战兢兢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能够把这个官职做好。”
“可以说,这一段经历对于先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在未来,先生还曾经两次写诗,回忆自己在溧水县作知县时的这一段短暂的经历。”
“这反而能够说明,这个经历是袁枚先生永生难忘的一段经历。”
“如果我们着眼于先生在溧水县担任知县的那段时光的话,可以说先生的表现是非常好的,是可圈可点的。”
“甚至,在先生离开溧水县的时候,当地的百姓特地为先生送上了一件万民衣。”
“像是先生这样的一个年轻的官员,首次到一个地方担任地方主官,在离开的时候,能够得到老百姓这样的拥戴,是十分难得的。”
听着林江的一番讲述,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明白,就算是袁枚先生内心之中有些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忍受不了那些繁文缛节,但是他还是在努力的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
微微的停顿了一下之后,晋江继续说道。
“乾隆十年的时候,此时已经三十而立的袁枚先生,得到了恩人——尹继善的帮助,到江宁担任知县。”
“这里风景秀美,先生在上任之前,曾经一度在这里寻幽访胜,享受人生。”
“然而,先生和南京真正的结下不解之缘,是在先生三十二岁的时候,和随园相遇的那一刻。”
“1747年,正值春夏之交的时候,先生受理了一桩一名秀才控告僧人毁其父亲棺材的案子。”
“断案结束之后,先生在这里喝茶休息,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