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里面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
“尤其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春风吹拂过后,江南的田野究竟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这里的“绿”这个字,自然而然的就是一个动词,而且在洪迈的《容斋随笔》第八卷当中,对这个字进行了解释。”
“说是自己看过一个这首诗的手稿,王安石先生曾经因为「绿」这个字改过很多遍。”
“比如,曾经使用过“过”,“到”等等这些字眼,而最终,就像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确定下来了“绿”这个字。”
“如果仔细的体会一番的话,自然能够发现“绿”这个字用的非常的好。”
随着林江的一番解释,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这才意识到,没想到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这首诗当中,在创作的时候,竟然还有这样的趣事在里面。
与此同时,林江话音一转,再一次的将万千观众从这首《泊船瓜洲》的意境当中拉出来。
“熙宁三年,王安石先生第二次拜相。”
“面对着满城群僚的祝贺,先生并没有丝毫的欣喜的感觉,反而是写下了“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歟寄此生”这样的诗句。”
“在熙宁五年的时候,王安石先生再一次的向宋神宗提出辞呈,被神宗挽留。”
“再这样的情况下,先生提笔写下了《壬子偶题》,在这首诗文的最后一句,似乎就是在暗示着王安石先生晚年的命运。”
随着林江声音的落下,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在这一刻纷纷打开了自己的浏览器,不断的搜索这这首诗歌。
“黄尘投老倦匆匆,故绕盆池种水红。落日欹眠何所忆,江湖秋梦橹声中。”
“楼上,你发的就是《壬子偶题》这首诗吗。”
“林江不是说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暗示着王安石先生晚年的命运吗?所以说酒精是啥?”
“这首诗将王安石先生的那种自身将老,心力疲倦,想要归梦于江湖的心理动机提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说,王安石先生真正的心之神往的地方,就是南国的江湖。”
“我记得,最终王安石先生也是隐居了。”
就在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不断的讨论着的时候,林江的声音缓缓的响起。
这一次,她没有更加详尽的对这首诗进行解释,反而话音一转,直接将时间线拉倒了四年之后。
“熙宁九年,也就是在公元1076年的时候,王安石先生第二次罢相。”
“而这一次,先生终于回到了那个让自己念念不忘的金陵城当中。”
“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有几位年轻人正在钟山脚下高谈阔论,此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偶然经过,在这些年轻人的身边缓缓的停了下来,似乎想要听一听,这些年轻人正在说些什么。”
“几位年轻人有些不屑的说,我们正在讨论的是王安石的诗词,你是谁?你懂吗?”
说到这里的时候,林江的声音之中缓缓的带上了些许的笑意。
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更是因为这两个问题,你是谁?你懂吗?这样的灵魂拷问而有些情不自禁。
“这位老人架不住逼问,只能缓缓的说,我就是王安石。”
在林江将这个小插曲说出来之后,万千观众还是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林江会突然说起这样的故事?
“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在哦哦王安石先生已经到了自己的晚年,而且也已经卸下了很多政治的外衣。”
“可以说,现在的先生已经开始慢慢的还原成为一个真实的人而存在。”
“所以,后来在王安石和苏东坡两位先生,在南京相遇的时候,苏东坡表现的也非常的自然。”
“而且,当时两人相见的环境非常的宽松,就像是我们之前在东坡先生那一期节目所提到过的那样,东坡先生说,自己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