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负面影响,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林江说出来,仅仅只是通过一些观众的介绍就能够看出来。
“这就导致,一些别有企图的官员混进了相关的机构当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新法并没有起到正面的影响。”
“因此,北宋朝廷当中的一些官员,就是否应该继续变法,分裂成了两个派别。”
“随着两个派别的形成,使的北宋朝廷内耗式的党争变得越发的严重了起来。”
“这便就是我们所说的王安石变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
“那么,苏轼先生对王安石变法又是抱有怎样的一种态度呢?孙老,您能不能给我们大家讲解之下?”
有关苏轼对待王安石变法的态度问题,这也是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内心之中所好奇的一点。
林江就像是能够清楚的看到他们内心之中的所思所想一般,在万千观众还没有将这个问题问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抢先问了出来。
“再过去的时候,我们说苏轼先生其实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
“但是实际上,苏轼先生对于王安石变法并不反对,他所反对的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整个过程,实在是有些太快,太急了。”
“这也和宋神宗急需做出改变有一点的关系,再加上王安石的独断,这才让苏东坡先生陷入到了忧虑之中。”
“要知道,王安石是他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一个人,而且在这场变法之中,他恰恰又说服了一个最有价值的人,那就是宋神宗。”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宋神宗还是王安石,两个人都是法家的信徒,因此他们二人更要更加有效率的去推行一些东西。”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大致上明白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王安石变法所带来的那些负面的影响,归根结底就在于一个字,那就是“急”。
“这么说的话,如果变法没有那么的急切,过程没有那么的快,抛出高效的话,说不定,这一次的表达能够带来更多的正面的影响。”
“既然苏东坡先生反对变法的急切,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是啊,王安石可是说服了宋神宗,这样一来的话,仅仅只是凭借苏轼先生自己的力量,岂不是相当于以卵击石,螳臂当车了吗?”
“我觉得,就算是这样,按照苏轼先生的性格,他应该不会当做看不见,反而会继续表明自己的态度。”
一时之间,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直接将王安石以及宋神宗化作成了一个庞大的阵型,而苏东坡先生仅仅只是一个有些弱小的阵型。
“面对这样的情况,苏东坡先生自然没有沉默不语,反而写下了那一篇《上神宗皇帝书。》”
“在这一篇文章当中,苏轼先生通过多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经济,军事,以及变法本身等等。”
对于苏东坡先生来说,他的想法是想要让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变得越来越好。
而且,根据前面对于苏轼先生的描述我们也知道,对于苏东坡先生来说,如果不将他想要表达的东西一股脑的全部说出来的话,就如同如鲠在喉一般,非常的不舒服。
“然而,可惜的是,苏东坡先生的劝谏,并没有扭转大局,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就在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年的时候,欧阳修先生辞去了官职,在不久之后,司马光也同样向北宋朝廷递交了自己的辞呈。”
对于林江所说的这一点,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没有感到任何的意外。
只不过,在万千观众的内心之中,像是欧阳修,司马光这些在历史上名留青史的古之圣贤,之所以辞去自己的官职,大部分和王安石变法有一定的关系。
然而,这只不过是万千观众的猜测而已。
“在1071年的夏天,苏轼先生来到了杭州,担任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