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伴随着脸庞上激动难耐的神情,在说完这番话之后,王守仁先生直接跪倒在了地面之上。
“多谢诸位圣贤,谢龙场!”
随即,郑重的扣头,以表达自己内心之中的激动和感恩的心情。
“您的龙场悟道,在后世,成为了华夏思想史上洞达本心,领悟真理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而您也成为了在艰难困苦当中,追求真理的典范。”
画面之外,林江郑重无比的看着王守仁先生,将他在后世的成就缓缓的说了出来。
“足下之言,过誉了!”
听到这话,王守仁先生可是真的被吓了一大跳,他完全没有想到,林江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让他有些受宠若惊的话语。
“先生,不是过誉,晚辈所说的乃是事实。”
看着先生,林江微微的摆了摆手,无比认真的说道。
“后来,您便开始在龙场讲学,以“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教育龙场诸生。”
“但是后来您是在贵阳的文明书院,第一次提出了知行合一。”
听到林江的这番话之后,王阳明先生微微的点了点头,随即缓声的说道。
“知行合一,是我的立言宗旨。”
“同时也是我一生所奉行的真理。”
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如果仅仅只是通过嘴巴表达出来的话,可能是无比的简单的。
但是,如果做,而且是坚持用知行合一的标准去约束自己?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更何况,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完全成为了王阳明先生一声都在奉行的宗旨,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历史研究院的会议厅当中。
“刚才的那一幕的剧情,真的是太震撼了!”
“是啊,四位古之圣贤,每一位在自己的领悟当中,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而且,我们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见证了一个影响着华夏思想史的标志性的事件——龙场悟道!”
“两位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方才的节目之中,王阳明先生提到了心即是理,那么什么是心即是理呢?”
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现场的那些年轻的专家学者,瞬间就陷入到了沉思的状态之中。
说实话,对于心即是理这四个字,他们还真的从来没有认真的研究和思考过。
“心即是理,说的就是道就在人的心里,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良知。”
“要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你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微微的笑了一下之后,老张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需要缓声的解释到。
“没错,王阳明先生在经过了生死考验的情况下,说出了“心即是理,真知之所以为行”这样的一番话。”
“意思就是说,真知一定是要经过行动来呈现和展开的。”
“所以说,王阳明先生后来又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宗旨和理念。”
微微的点了点头之后,孙老继续补充的说道。
“而且,众所周知,儒家历来都有重视实践的传统,但是在传统思想当中,“知”和“行”,往往是被当做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来看待的。”
“而且,更多的人的主张是知在前,行往后。”
“而王阳明先生,则是首次把“知行合一”作为一个重要的,而且是系统的哲学命题提了出来。”
“这一点,就成了我们华夏哲学史上,一次非常了不起的创新和突破!”
“可想而知,“知行合一”的思想观点,作为一种创新和突破,被王守仁先生第一次提出来的时候,当时的思想界自然是一片哗然的状况。”
“甚至,就连王守仁先生的第一位弟子——徐爱,在刚刚听到的时候,都是既惊且骇的,心中充满了疑虑。”
“后来,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