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总,我们的第三批订单已经在进行备料计划了,预计下月八号左右可以开始进行生产。”
“本月总共安排生产C18手机订单两次,分别是一次两千台,以及一次三千台,合计五千台。”
“五千台C18手机的成品率为百分之九十五,不良率百分之四,剩下的百分之一是物料模具等特殊异常问题......”
“已成功交付到客户手中四千台C18手机,计划明天再交一个卡板六百四十台的C18手机。”
“明天交完这批尾数手机订单后,库存就只剩下一百多台生产线上的不良品,一百多台客户退回来的返修品了.....”
“这些不良品手机是最不好处理的,王经理给我的维修计划是在下月中旬之前完成,但那时候又得进行新一批C18手机量产计划了,所以到时候的交付计划,肯定还会有变更。”
“我给他的建议是拿第三批去抵消前两批,同时抓紧时间维修,缺人的可以招人,缺时间的可以加下班。”
“另外就是货款了,客户给我们的账上打过一笔八十万的款,剩下的七十万货款得等下个月,也就是我们开始交付第三批订单的时候......”
10月底,在薛沉的办公室里,李默单独跟他汇报关于C18手机的具体工作。
有多具体呢。
具体到薛沉差不多是目瞪口呆的听完了李默的具体汇报。
他之所以让李默亲自跟他汇报工作,而不是让赵成园过来。
一是因为赵成园前段时间在国外,对C18手机的种种信息了解不多。
加上这段时间李默的工作成绩也算是有目共睹。
二是因为他还想看看李默还懂些什么,还能不能说出一些让自己眼前一亮的话语来。
结果......
这已经不是眼前一亮那么简单了。
“不错。”
他笑着点点头,一边震惊于对方对一件事情的把控程度之精细。
一边内心不自觉的感叹道:“如果他们每个业务员,都能像你一样,对自己管理的客户和订单信息这些,了解的这么透彻和全面。”
“那我就.....呵呵。”
薛沉立马用尴笑止住了自己的深入妄想。
一个李默已经是自己的意外之喜了。
如果每个人都像李默一样,那自己就不是高兴到疯。
而是悲伤到死了。
因为在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领导身边,出现一个或者两个人才,那是正常现象。
但如果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领导身边,出现的全部是人才。
那就只能代表你是个蠢材了。
“谢谢薛总的夸奖。”
李默虽然是面带谦虚,但却很想说,我这其实才说到哪啊。
我连这些工作的具体分析和判断法都还没用,我连如何提升C18手机的产量,减少采购和人工成本,加大利润的具体细节和做法等等都还没说呢。
你就这么高兴了。
在李默看来,C18手机可算是个挺好的赚钱机会了。
但是就这,薛沉,或者说志达电子公司,在一个月下来才赚了区区一百来万块钱。
就算加上别的手机项目。
但是公司的人员薪资和其它支出呢,扣掉这些综合成本的话。
志达电子,估计一个月下来也就赚个一百万块钱左右吧。
随着对志达电子这个公司信息掌握的越多,对相关成本环节和利润点知晓的更细。
李默,对这个公司眼下的支出和利润等等,越发了然于胸。
后世在各大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里有这么一句烂大街的话:一个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者,必须在一到三个月内了解一家公司的相关成本支出,以及具体利润点的来源。
然后,就是花时间去想办法改善其中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