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
金思琪偶然得知这个消息,帮她联系了一个。
“是我们班一个同学的,家里走门路给她塞进老家那边的文工团了,只要每次回来参加考试就行。因为走的急,所以只要四十块钱。”
许清清便跟金思琪去看了,是辆红色弯梁自行车,除了被晒得有些褪色,其它部件都是完好的。
但她还是磨着砍了价,学姐急着走,自行车又不好带回去,看在金思琪的面子上,又给她便宜了两块钱。
最后许清清用三十八块钱买下了这辆自行车,钱给出去的时候还是有点心疼。
要不是因为又要上课又要翻译两份稿子,不好把时间都浪费在走路上,她才舍不得买。
许清清跟金思琪道谢后,骑着自己的新座驾离开。
有了自行车,她来回上课方便了很多。
大二的几乎都是大课,一个教室百来号人,大家都各忙各的,倒也上得安心。
许清清还惦念着之前报社邮过来的那些信件,还挑着一些特殊的回了信,尤其着重给那位农村教师写了三页纸的信。
之前放假她也没去领稿费,现在有了自行车,许清清索性把那些信带去了市区的邮局,自己一并发出去。
发完信后拿到汇款单,许清清却骤然发现青年报那边的稿费好像不太对。
貌似比她发过去的译文内容多了不少。
许清清诧异,正好自己在邮局,便给青年日报那边打了个电话过去。
电话是报社主编接的,听到是她,语气十分和缓。
“我正想跟你说这事,那本《棕榈树的未来》读者反响非常好。当初咱们签的协议是千字三块钱,上个月刊物销量大增,我向上面申请,给你转成了红利分成,以后也会根据每月的销量计算你的稿酬多少。不过你放心,只多不少。”
许清清其实已经隐约有了猜想,如今亲耳听到,顿时高兴地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只能诚恳的向主编道谢。
“口头道谢我不需要,就盼着你多翻译点稿子,也省得我每天被读者们来信催。”
许清清立马保证自己一定再加把劲儿。
挂掉电话,她忍不住兴奋的挥了挥拳头,真是太棒了。
此时再想到自己趴在自习室翻译稿子,才恍然有种写的都是钞票的感觉。
分别取出两张汇款单上的钱,又去旁边的邮政储蓄存进自己的存折后,许清清跨上自行车,一路开心的回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