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边陲,此时则是另一番景象。
大明朝廷对漠北势力的态度,一直以来就是筑边和捣巢。
所谓“捣巢”,就是在北元防备松懈的情况下,进行规模大小不等的快速打击,这种行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尽量多的杀伤破坏蒙古人口和游牧民族牛、羊这样的生活必须品。
大明对蒙元最典型的一次打击,就是王越的红盐池之战!
趁满都鲁和孛罗忽等人西征,王越远程奔袭三百里,带兵跑过来一顿突击,将人家的老窝都连锅端起;蒙古人赖以生存的牲畜、家居用品损失严重,不得已北去。
“至是捷,贼内失其孥,相与悲泣,渡河北去,患少弭”!
第二个办法“筑边”,顾名思义就是修筑边墙。
大明王朝在河套南部修筑了多重边墙,用来限制蒙古人侵袭内地的可能行动。
说起这个,就不能不提起一位热衷于大规模筑边的狂人——大明朝的左副都御史余子俊。
这位余大人认为筑边这个方法极好,于是乎在他的任期内:“东起清水营,西抵抗花马池,延袤一千七百七十里,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
这通操作,猛的可以!
这两种方式对抵御蒙古的袭击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同时又都有很大的缺陷!
“捣巢”的方法,重于突然袭击而不具备占地优势,蒙古人马快,人马去了又来,往往每次遇到袭击后便会组织军队,进行更大规模的行动报复大明军民。
而“筑边”,则本身就是有消极防守的意味了。毕竟千里防线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蒙古人与明朝交手多年,也开始学得聪明了,兵马来攻城时往往携带大量的挖掘工具;
只要挖开受到侵蚀、相对脆弱的一点或多点边墙,蒙古骑兵便能轰然入边,往往防不胜防!
而且筑墙之策,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最致命的硬伤,那便是边军所筑的边墙竟然还不是不以黄河为界!
这叫什么?
基本上等于就是大明朝自己把河套大部分地区,拱手相让给了蒙元,而且还有继续缩边的趋势!
自动放弃河套的后果,就是蒙古人可以经常以河套为基地,堂而皇之大肆进犯大明边关,尤其是长期进驻河套的鄂尔多斯部,表现最为张狂!
在其部首领衮必里克济农的带领下,鄂尔多斯部经常进犯大明边关,分兵四掠,杀戮甚惨,给边地军民的生活造成损失巨大!
可以说,自明朝自作聪明的筑墙防御之后,蒙古以河套为跳板进攻明边的事件,层出不穷!
说完了河套,再说下哈密卫。
这个卫所是明太祖、成祖经营所致,于永乐二年正式设立,哈密卫与安定、阿瑞、曲先、赤斤蒙古、罕东、罕东左合称为“关西七卫”。
哈密卫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在东面可以保护甘肃镇,向西可以通西域,于西北又可以牵制蒙古。
然而成化年间,位于西北部的土鲁番国崛起,对哈密城虎视眈眈,屡次侵略,攻破哈密卫想将其地占为己有,与明朝展开了长期狗皮膏药拉锯战!
而明朝因为与漠南、漠北蒙古的长期交锋,不得不在九边的东三边和中三边长期驻扎重兵,因而对西北掌控就比较乏力了,有时候甚至就连经略西北的官吏人选,都被漠北的问题给牵制住。
这真的是个很无奈的问题!
而现在,临近河套的一处草原上,有个踉踉跄跄的身影正在拼命往边墙处跑,身后三百多米开外,数十个全副武装、背着箭筒骑着马的北元汉子,正在他身后紧追不舍!
前面跑路的汉人男子,虽然衣衫褴褛,浑身上下也脏破不堪,然而乱发下的那张脸却是俊美异常,世间少有!
“站住!再不站住我们放箭了!”
后面的蒙元汉子见他跑得挺快,遂高声恐吓起来,同时果真在马上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