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没有刘邦的威望,没有萧何的天才,所以他把那些喜欢搞事情、天天想着升官发财的不稳定分子赶出自己的执政班子,换了一群老实巴交只知道照章办事的人来帮他贯彻萧何留下的规章制度。
官方守规矩,就意味着不折腾,意味着较少的侵害民间利益,就意味着较低的行政司法成本,就意味着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繁荣。
当然了,不管对于西汉也好,对于大明来说,曹参的做法都只能在一定的时期内起到正面效果,轮到变革时期,这套机制必然要变。
但问题在于,这种切换对于古代王朝来说几乎是不可逆的。
古代朝廷一旦因为某种原因结束了这种轻徭薄赋的无为状态之后,在需要有为去处置的大事变终结以后,就几乎不可能再切换回来,下一次的无为而治,必然是下一个王朝。
因为一次有为变革耗尽了民力之后,官僚们就不守规矩了,不再给民众下一次休息的机会,一直那么有为下去。
而农业时代的民力积攒的不够快、不够多,经不起官僚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捞政绩形式的“有为”,农民会加速破产,帝国也会加速走向灭亡。ωωw.cascoo.net
事到如今,苏咏霖已经不奢求自己建立的国家哪怕在自己死了之后都能一直维持火红的状态,但是他也不能允许这个国家堕落。
所以他决定为明国建立三套机制,立下三个机制下的三套规矩。
第一套机制是和平建设时期的机制,第二套机制是局部战争时期的机制,第三套机制是全面战争时期的机制。
他要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将这三套机制制定完毕,使之成为贯彻明国上下的三套规矩,通过法律形式将这三套规矩确定下来,成为全民共识。
未来大明出了什么事情,按照三种情况来分辨,决定启用哪一套机制就可以了。
就苏咏霖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从无为转变成有为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而从有为切换回无为状态,就相当相当的困难了。
原因很简单。
无为状态下,官方守规矩,不能为所欲为,民间依靠规矩,反制力量较强,官方需要更多的让利民间,因此做官难度较大。
简而言之,想高升想政绩要名望的官儿在无为时期不会很舒服。
而在有为状态下,因为各种需要,无为状态下的规矩被打破,官方力量开始冻结之前的规矩,权力触角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权力陡然增强,便于进行总动员。
这种情况下动员起来的人力物力财力是相当恐怖的,汉武帝以此动员整个大汉对匈奴发起了空前猛烈的战略打击。
然而这不是没有代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