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是个四五十岁的男人,穿着黑棉袄,戴着狗皮帽子,在他旁边有个男孩帮助他支摊,劈柴,往炉子里加柴烧火。
这种场景就算她看见也不算稀奇,稀奇的是那个男孩。
他的口音,她一下子就听出来了,是鱼县一带的口音,不是建宁这边的口音,比如那个摊主的声音就和他完全不同、
她饶有兴趣地站了一下。
男孩马上热情地迎上来:“姐姐,要吃馄饨吗?”
男孩个子比梁晓南矮了半个头,瘦的像一把柴,他衣服穿得很破,现在还穿着一双单鞋,没有露脚趾头,但是很破旧了。
除了瘦,看着是一副病容。
说实话,要不是因为眼前这个孩子的一双明亮的眼睛,她都要怀疑他得了痨病。
“你是哪里人?”梁晓南不动声色地问。
“啊,我不是这里的。”男孩把话岔开,再次邀请,“姐姐,吃碗馄饨吧,我大爷做的馄饨可好吃了。”
梁晓南晚饭早吃饱了,哪里还能吃得下馄饨,但是那个男孩很渴望的眼神,她坐了下来,说:“来一大碗。”
把钱给了摊主,男孩非常高兴,摊主也非常高兴,接了钱,说“同志您稍等”。
男孩把洗干净的筷子拿到梁晓南跟前,又去帮摊主烧火。
一会儿,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上来,味道闻上去很香,在这寒冷的夜里,要不是她吃得太饱,这一碗热乎乎的馄饨下肚,肯定很舒服。
梁晓南把男孩喊过来,说:“我听你口音是鱼县的?”
男孩立马激动地说:“是的,姐姐,我是鱼县南峰镇的人,姐姐,你也是鱼县人?”
嚯,还是南峰镇的人,正宗老乡了。
梁晓南点点头:“我一听口音就听出来了,你忙完了没有?忙完了坐下陪我说说话?”
摊主立马对男孩说:“你和老乡说话,炉子里不用一直烧火。”
男孩激动地坐在梁晓南远一点的地方,眼神亮晶晶地看着她:“姐姐在这边工作吗?”
梁晓南说不是,只是路过,把馄饨碗推给男孩,自己只倒出来一口汤。
男孩大吃一惊,摇头说:“姐姐,我不吃,你吃。”
“我吃过晚饭了,这馄饨我还没动筷子,你吃吧,干净的。”
男孩死也不肯要:“姐姐,我什么也没干,怎么能吃姐姐的东西。”
摊主说:“你别给他了,这个孩子啊,从来不白吃别人的东西。”
梁晓南指着路边几块砖头对男孩说:“你去把那几块砖头搬到花坛上边,在路边会绊倒别人。”
男孩慢慢地走过去,梁晓南听到他肚子里一阵阵“咕~咕~”的响声。
待他搬完回来,梁晓南指着馄饨说:“你帮我搬了砖,我请你吃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