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不怎么样。”季羡林不屑地说道,“在没有出国以前,我虽然也知道留学生的泄气,然而终究对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存看敬畏的观念,觉得他们终究有神圣的地方。尤其是德国留学生。
“然而,现在我也出国留学了,成了一名留学生。在柏林,看到不知道有多少中国留学生,每人手里提着照相机,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气。他们的谈话,不是什么时候去跳舞,就是国内某某人作了科长了、某某作了司长。
“不客气地说,我简直还没有看到一个人。到今天,我才真知道了大多数留学生的真面目!”
了解到一部分留学生的放荡行为,罗森瑶心里很憎恨他们,但却没说什么,而是听季先生继续讲述。
“到了德国后,令我失望的是,我看到许多离奇古怪的留学生,他们简直不念书。我和qgh就要在柏林分别的时候,他对我说的那段我现在还记得,他说:‘我们要干,就干一个样给他们(离奇古怪的留学生)看看!’
季羡林说:“真的,我们要干一个样给他们看。他们不但空空如也,而且骄气凌人,非常令人讨厌,非干一个样不行,不然简直辜负了这两年时光,也对不住自己。”
“加油!先生。”罗森瑶握着拳头,对季羡林鼓励说。也同样是鼓励她自己。
罗森瑶觉得季先生和乔先生永远值得人们敬爱!“先生,你们是我的偶像,我一定会向像你们学习的。”
季羡林看着她欣慰地笑了笑,继续说:“我们在柏林德语学得差不多了,德国学术交换处把qgh派到了图宾根大学,把我派到了哥廷根大学。只不过qgh已经拿到他的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了,而我还没有拿到。”
“乔先生的博士论文,为什么完成的那么快?”罗森瑶问。
“他写得是庄子的论文,在清华已经有很多了解了,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季羡林说。
“哦。”罗森瑶说。
“qgh离开德国前,来过哥廷根一趟。”说着,季羡林从钱包里取出一张照片,给罗森瑶看。那是他和qgh的一张合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