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疏桐向东南方向一路前行。亏他脚力了得,仅半月便到了江南。
何谓江南?白乐天《忆江南》组诗写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顾疏桐一路走来,所见风物与他自幼生长的北方迥异。当他来到常州府时,见那里风光秀丽,游人如织;亭台楼榭,栉次鳞比;行商坐贾,汇集如云,真个是繁华富庶的鱼米之乡。
一连数月,他每日留连于常州的湖光山色中,游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眼中所见的是纸醉金迷的歌舞升平,耳中所听的是勾栏瓦肆的笑语欢声,一时间竟令他忘却了当初离家的悲愁,忘却了北方连绵的战火,开始习惯并喜欢上这个物阜民安的地方。
顾疏桐没有多少钱,只能栖身在常州城外的烂霞寺中。吃完了从家中带来的干粮后,便想出个寻医问卜的谋生手段,又怕人嫌他年轻,失了信任,便化作一个衣衫褴褛的跛脚老道。为此,顾疏桐还特地去水塘边照了照影子,心中颇为满意。
他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幻化的又是个邋遢模样,故而起初并没有多少生意。亏得江南物产丰腴,物价低廉,两文钱能买一斗米,即便所得甚微,他依旧可以混口饱饭吃。
顾疏桐修为日深,每日里沿街寻一人多热闹之处,支个卦摊为他人占卜吉凶,至于寻人得人,求财得财,生男生女,科举中第,却是十分应验;尤其是售卖的“四金散”,更是药到病除,立时便见效果。一来二去,他便渐渐地有了些许名气,来找他求医问卜的,间或有之。
待闲时他便为自己卜了一卦,来算他妹妹小宝的栖身之所,不料那卦象却是晦涩艰深,令他费解。果然是医者不自医,卜者不自卜。测人测己,反差如此悬殊,令顾疏桐心中不禁暗自叫苦。
这一日,他正在为人占卜时,恰好见到一位年轻汉子迎面走来。顾疏桐见他双眉间隐隐地透着一股煞气,心知绝非吉兆,于是草草地收了营生,一路上紧随其后,以便看个究竟。
那年轻汉子先去米店买了些米面,又在街边的商贩处买了两只芦花老母鸡,最后走进街上最大的绸缎铺,买了两丈粉底蓝花的漂亮绸布。
等他结完了账从绸缎铺出来,却见那卖鸡鸭的小贩已是气势汹汹地追到了门口,拼命拉住了他的胳膊道:“你这后生莫走。看你也是个读书人的模样,怎么做出这种低三下四的勾当!”
那年轻汉子不明就里,傻傻地愣在了原地。那小贩手握一叠纸钱,一边拦住他的去路,一边拉着街上的行人评理。
众人都凑过来看热闹,围着他们观瞧。那小贩将手中的纸钱摊在众人的面前,道:“大伙看看,这人买鸡给纸钱,真是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缺了八辈子大德!”
那年轻汉子慌了手脚,也顾不上争辩,便将手中提着的两只鸡丢给那小贩,仓惶而逃了。
绸缎铺老板从柜台里伸着脖子往外看,听说那年轻汉子使了假钱,吓得忙将他给的十几枚铜钱捏在了手中,一枚接一枚反反复复地看,看来看去找不到毛病——这些钱确是实打实的真钱。他一时间也理不清头绪,禁不住连连摇头。
那年轻汉子肩上扛着米面,腋下夹着布匹,一路小跑着出了城,直跑得气喘吁吁,连鞋子都跑坏了一只。刚才的遭遇让他颜面尽失,他只好趿拉着鞋,垂头丧气地沿着城墙根向着西边的一个小村庄走去。
他走的并不快,那老道便一瘸一拐地跟在他后面。年轻人刚到家门口,一个年轻俊俏的小娘子早已隔着院中的矮篱墙看到了他回来,便迎出门去。看那小娘子接人待物的样子,此二人应是新婚不久,正是梁孟相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