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别人的话当作金科玉律简直愚不可及。这个世界上放眼看,到处都是盲目崇拜的傻子,康德思考问题,不是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正确的,是因为他是康德而已。”------《人性的枷锁》
我看书有个癖好,遇到喜欢的才会细细翻阅并品味,遇到不喜欢的,看不了几页就将其扔至角落不再过问。当然了,大多数不喜欢的原因在于,翻看几页,便觉得书中文字甚是无趣,找不到新颖的立意或者思想,大多看了开始便知道接下来将要表达的内容。也可能只是自以为是的狭隘,但对于彼时的我而言,无趣的书,实在是没有动力将之阅读完毕。
但是回过头细想,我之所以觉得无趣,大多是因为很多书的立意大同小异,想要表达的思想也大同小异,甚至言语间的斟酌都大同小异,实在让人摸不着头,我这是看了一个作者写的几本书,还是买了不同书名的同一本书?
包括我自己的文字,也时常给我一种错觉------我只是在通过我的文字,表达我所了解到的他人的想法。无论这种他人的想法来自于书籍,大数据还是他人的言论。
我不可否认的是,我之所以在一些事情上的判断是现在这样子的,或多或少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特别“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大概就是昼夜不分的学习,也确实因为这,成绩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在了一个很不错的水平(当然,我并不是一个学历上多么优秀的人)。但是这之后的心理性疲惫和自我期望过高带来的副作用远远大于这种极端式学习方式给我带来的好处。
绝大多数人对自己所付出的代价都是衡量过利弊的,比如,我花了多少时间就希望有多少回报,我花了多少心血,就希望有多少成就等等。包括彼时的我自己,就是这样。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仔细回忆后得出一个结论:外界讯息的传入。
无论是在那之前我看过的书,还是周围人给我的认知就是,你想要什么,就去努力,努力就有回报。以至于我做任何事情都是以努力为标准去衡量。当然不是说这个标准完全错误,但也只能说相对正确。任何事物都很难单一成立,无论是努力成功论,还是一万小时定律或者其他的一切。包括我现在提出这种想法,也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我为什么会觉得人的思想受外界影响,为什么会觉得也许我从前坚信的事物是错的?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遇到了更多的人,经历了更多的事,看过了更多的书,听到了更多不一样的声音,我的认知和三观被震得粉碎,我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从前的我是狭隘的这一事实。包括以后,我能想到某一天,我现在的三观被震的粉碎。
社会的群体性决定了我们很难摆脱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这也就是我们身上有共性的原因。但是每个人又不可能在时间,空间,人物,经历所有事情上完全吻合,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个性。所以你是你,你不是我,我也不会是你。但是即使我不可能成为你,你也不会成为我,我们依旧是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着共通的点。
我们对世事的态度和看法受世事影响也终将用以对待世事。我们坚信的点也终将由另一种个性打破。而另一种个性最后也将被打破。这就是一个无限的轮回。在打破与被打破之间。我们无法定论谁对谁错。因为当前所谓真理,经过时间的沉淀,也许会成为谬论。当前的谬论,过了时间的滚轮,也许就成了真理。
或许正如书中所言,把别人的话当作金科玉律简直愚不可及。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的话有多少出自本我,多少出自外界,又有多少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