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人竟有如此见识?”
听了赵高的一席话,李斯越来越觉得自己真是小看了赵高,就凭这样的见识,足见他并非浪得虚名。他能得到始皇帝的赏识也并非偶然。李斯对始皇帝非常了解,知道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是不可能轻易被人蒙蔽的。
“丞相过奖了,在下一直追随陛下,数十年来随着陛下出生入死。陛下天纵英才,在下若不是有些真才实学,如何能在这朝堂立足?”赵高将憋了许久的话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赵大人的的才华,老夫深信不疑。不必多言。”或许是看不惯赵高这样得意洋洋的嘴脸,李斯冷冷的说道。刚才那一丝丝好感也荡然无存。
“如今最关键的,便是保住丞相的位置,只要丞相在,大秦便会安然无恙。”
“老夫并不是贪恋着丞相的位置,只希望不负陛下的厚望。”
“丞相如此口不应心,恐怕到时候商君之法不存,帝国也难以安定,只怕丞相也难以善终。要是按陛下的遗诏,二世皇帝一定是扶苏。到时候扶苏登基,蒙恬一定能会成为丞相。到时丞相何去何从?”
“哼,危言耸听,老夫不相信。”李斯假装发怒,说道。
“赵高敢问丞相,与蒙恬相比,谁的功劳最大?”
“蒙恬内固国木外驱胡虚多年来阳止匈奴南下,保证秦国的北境安定,不受敌国的威胁。
“赵高第二问,丞相与蒙恬相比,谁更有才干?”
“蒙恬学识渊博,且文武双全,若是单论学识,老夫不如。”
“赵高第三问,丞相与蒙恬,谁更受扶苏信任?”
“蒙恬与扶苏,亦师亦友,再加上这么多年以来,肝胆相照,同吃同住。他们之间的感情,老夫不如。”“赵高第四问,丞相与蒙恬,谁的谋略更深一些?谁在秦国的威望更高?”
“这……..”这一连串的问题,问的李斯哑口无言,更像是将他的衣服全部扒光,让他赤裸裸的站在大街上,此刻的他惊魂未定,冷汗直流,想着赵高的问题,顿时便觉得脊背发京。
“由此可见,丞相地位不保,商君的法制也将不存于世,陛下的嘱托更是无法实现。最关键的是,丞相恐有性命之忧。”
“真是岂有此理。”赵高的问话一次次的冲击着李斯的内心,在始皇帝未驾崩之前,李斯从未发现自己这样的贪恋现在的权位,但赵高的问话,让他的内心坚定了,他不能失去现在的权力,也不能失掉现有的地位。
“丞相不要动怒,听在下细细说来。陛下虽是千古一帝,但也被天下人称为暴君,秦国之政被称为**。若是扶苏当政,以仁政治国,为平息汹汹民情,丞相认为,他会如何做?恐怕到时丞相会成为替罪羊。”
赵高见李斯听得入神,便接着说道:“天下人都知道,丞相主张郡县制,因此得罪了多少王公贵胃?主张焚书,毁了却天下文明,到时候史书之上,恐怕要留下污名;主张坑儒,得罪天下儒生,丞相应该知道,儒家是百年学派,其中有不少学识渊博者,更有不少能言善辩者,到时丞相能忍受得了这天下的悠悠众口?始皇帝的大政,桩桩件件都经过了丞相之手。天下痛恨秦者,自然不敢怨恨陛下,所有的恨意,必定会冲着丞相而来。到时民众汹汹,扶苏会如何做?丞相难道想做当年的商君?被五马分尸?”
李斯瞬间便跌坐在地上,商君当年的惨状尽人皆知。老世族与六国胁迫,惠文王不得已诛杀商君,若是真有人像当年一样,开罪于自己,恐怕扶苏也无可奈何。况且扶苏也未必会绞尽脑汁的为自己谋一条生路。李斯依旧说道:“老夫为大秦尽忠而死,死得其所。”
“丞相当真是迂腐之极。要知道史书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到时千夫所指,国人唾骂,普天之下,谁会将丞相认作忠臣?扶苏就算是想提丞相开脱,也要顾及史书的评价吧?从古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