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宸殿出去时,何寻菱腿脚都是软的。
这还是她头一回踏足帝王寝殿,可被这威严肃穆的气氛吓了个够呛。
听二姑母说,紫宸殿是宫城戒备最森严的地方,就连皇后娘娘,也不能随意来往。
婢女紧跟在她身后,低声说:“姑娘好容易熬好了这碗鳜鱼粥,前脚刚过来,皇后娘娘后脚竟也跟着送来了……”
偏偏,还是一样的鳜鱼粥。
她很清晰的瞥见,陛下听闻皇后送了东西过来时,轻扯了一下唇角。
动作很细微,却被她尽收眼底。
“学人精!她定是知道我送,才跟着的。”瞅见四下无人,何寻菱不由得跺了跺脚,愤愤说了一句。
也就是皇后运气好,有汝南大长公主这么个舅母,否则,哪轮得到她登上这皇后之位?
如此想着,何寻菱心下稍安,步伐也轻快不少。
婢女原本低着个头不敢回话,此刻见她心情好些了,才犹豫着说:“姑娘,近来鳜鱼肥美,或许只是……凑巧吧?”
何寻菱剜了她一眼,恨声道:“没人叫你说话!”
婢女讪讪低下头,又道:“姑娘,那咱们往后,还送不送?”
黄昏之时,在落日余晖之下,于绵长的宫道上拖出了两道尝尝的影子。两侧是粉墙黛瓦的威严殿宇,大多无人居住,透着隐秘的清幽。
“送。”何寻菱望着两旁殿宇出了会神,低声道,“大姑母叫我送,我总不能违背大姑母的命令吧?”
陛下一次不用、瞧不上没关系,二姑母嘱咐过,次数多了,总归会有些成效的。
她长长吐出口气,道:“走快些吧。”
-----
得知女儿想要赴太后的赏花宴后,徐氏思量许久,去往外院书房寻赵维民。
赵维民的书案上放着张信纸,信上内容刚起了个头。
徐氏偏过头,状似不经意地扫过几眼,柔声问:“侯爷,这是给谁写信呢?”
赵维民捋了捋短须,温声道:“父亲生前曾向先帝讨过恩典,正好阿辰到了年纪,我先写封信备着,等到时给国子监祭酒送去。”
徐氏挑了挑眉稍,不禁问:“父亲当年,是如何说的呀?”
赵维民回想着这几日打听来的事,道:“父亲曾同先帝说,想要替自个孙儿讨个恩典,哪怕自个不在了,他将来也能进国子学。”
徐氏细细品嚼了番,若有所思道:“父亲还真是疼爱小辈。”
赵维民问徐氏过来做什么,徐氏便将宴席的事同他说了一通。
“算了吧。”赵维民握着她的手,无奈道,“她这倔性子,我只怕连枝会被她欺负。”
徐氏依偎到他怀中,轻声说:“不过是去个宴席,旁的事哪说得准呢?何况娘娘虽不喜欢连枝,等将来后宫充盈,她自然知道谁才是她的依靠,性子也能转一转了。”
听着徐氏分析过利弊,赵维民沉吟片刻,也逐渐觉得此事可行。
最关键的是,皇后迟迟未有子嗣,也没见陛下对她多宠爱,这能顶什么用?
“还是你想得周到。”赵维民沉声说了句,又道,“既如此,便先同皇后那边知会一声,也好商量出个准信。”
“你这几年身体不好,连枝也得请人调养调养。”
徐氏去年有过一次身孕,孩子却没能保住,她应了声好,随后轻蹙着眉头,覆住他的手说:“侯爷,你也知道娘娘不喜欢咱们连枝,若是提前说了,娘娘只怕会……”
她未言尽,然则所有的话,都尽在不言中。
赵维民疼爱左连枝这么多年,感情自然身后,思索良久,想着她毕竟是在侯府长大,也能算是赵家的孩子了。
姐妹两个如太后同何太妃一般,在宫里有个帮衬,也是好事。
-----
连着两三日,皇帝都歇在椒房殿,叫椒房殿一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