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
2030年12月7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经过三年的实习,孟静终于入职了,她的工作是负责接收反应国内天文台回馈的重要事项及资料。
作为新成员的她每天都积极的工作,其他同事也经常开玩笑称她为“‘孟’士”。
孟静之前也是毕业于星海大学的,同程亦明他们也算是校友。
接收到母校上报的文件后,孟静此刻只感觉头皮发麻,因为提供各项数据及撞击概率高的令人窒息,那63%久久不能在脑海中散去……
踩过月光映照下泛光的水洼,下班后的孟静只感觉这天过的很不真实,心中很堵。
她仰起头,看着月光迅速被几片残云遮蔽,星星在城市的喧嚣中轻轻闪烁……
“如果真的会发生,那么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2030年12月8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早晨向联合国国际小行星预警小组提交了这项观测资料,并保证积极与之交流合作,共同安排后续工作。
2030年12月14日
几乎能观察的到该小行星的所有天文台都联合投入了观测,经过长约七天的精密计算统计,联合国国际小行星预警小组给出最新的观测结果。
每一位天文学家都是一脸的阴郁,在最初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有想过或许是华夏那边算错了,但是运气并不会一直站在人类这一边。
撞击概率比最初华夏计算的还要大,进一步扩大至69%,这是现有技术下给出的最低概率,目前统计计算出的最高概率已经超过了75%。
国际小行星预警小组立刻向联合国上报了观测数据,随后联合国发文公布了具体资料并通知各个成员国。
同时联合国和平使用外太空委会(CPUO)对外发文:已经开始筹备工作……
2030年12月16日
国际时间9:00,联合国向还未开完的联合国大会中专门加入了对此次小行星事件的特别会议——《地球安全及小行星防御计划》会议。
这是一场非常特殊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大都是各国权威的天体物理学家以及技术人员,其余则为各国成员国代表。
坎特作为一名可以比肩爱因斯坦的英籍天体物理学家,在物理界富有胜名,由他来发表观点主导大会。
那是一个将近四十多岁的面孔,相貌普通但有一种说不出的气质,他没有同其他人一样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反而是很从容。
“各国天体物理学家代表、技术人员及成员国代表大家好,我是坎特。”
……
“大家其实不用过度紧张严肃,毕竟事实已经摆在了面前,作为科学家应该时刻保持钻研的激情,但不是严肃,是不是各位?多笑一笑总会好起来的。”
坎特的这句话使会议上很多人紧绷的神经明显放松了起来。
“此次中国所发现的小行星高清照片就在我身后的大屏幕上,它是一个长条柱形的金属‘雪茄’,看起来是很不错。”
会议上传来一阵笑声,但很快就平息了。
“以现有的科学技术对小行星的预防还未成熟,大多数国家对小行星预防的观念并不深刻,而且现有的很多技术都还在基础甚至是空想阶段。
前几年美国、中国、欧洲航空航天局以及俄罗斯都有过对小行星具体撞击性试验,都是针对一些百米级别的小行星,所获得的数据及撞击资料都不是很完善。
现如今我们所面临的是一颗直径二十多千米的小行星,它所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
……
值得注意的是,该小行星并非为近地小行星,它是一个星际小行星(并不属于太阳系的小行星,而是从外太空入侵太阳系的小行星,且只会光临一次太阳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