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都市藏真>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竹石兰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竹石兰蕙(2 / 3)

议,也许你会有点收获。”

说着,韩孔雀把协议递给了卫长青。

协议不长,卫长青扫了一眼,就全看完了,这只是一份普通的买卖协议,并没有什么特别显眼的地方,不过,既然韩孔雀说了,那自然是有特别之处的。

“难道问题出在这程伟良上?”最后,卫长青实在找不出问题在哪里,只能把实现落在了卖给李大爷古画的那个落款上,落款的名字就是程伟良。

韩孔雀点头道:“对,唯一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了,这个程家可不简单。”

卫长青精神力强大,记忆力自然也不会差,很快他就知道韩孔雀为什么这么说了。

清中期,郑板桥生活的年代,那时的大幅画价,不过六两白银,便宜还是昂贵,一句话很难说清楚。

如果与当时低廉的物价比较,六两纹银的确是较大的一笔资金,当得上普通家庭一年的开支。

但与后世直上云霄的画价比,又实在算不上什么。

卖画如果遇到识货客,画价自然还要高出不少。

比如,郑板桥在考中进士前,雍正十三年(1735)早春时节,到扬、州郊外踏青,无意中来到一户人家,看到墙壁上贴着自己的词作。

正当他洋洋得意之时,户主大妈拖着她的闺女饶姑娘出来。

听说眼前的这位相公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饶姑娘大喜过望,深情地说:“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

郑板桥大笔一挥,写就《道情十首》,还另外题了一阕《西江月》赠给她:“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蒙腾,窗外鹦哥未醒。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老大妈听说郑板桥丧偶,主动提出将小女儿嫁给他。

郑板桥见排行第五的饶姑娘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又是自己的铁杆粉丝,心里自然高兴,说了两句客气话后,便愉快地答应下来,并相约两年后他中了进士,再来迎娶。

这件事被江、西商人程羽宸知道了,他对郑板桥非常崇拜,拿出500两银子替他作聘金交给饶家。

两年后,郑板桥自京城回来迎娶时,他再送500两银子给郑板桥,作为娶新媳妇的费用。

这则佳话,并非出自官方记录,也不是坊间的无稽之谈,而是乾隆十二年郑板桥在山、东任上,困在济、南乡试“锁院”时,写在《板桥偶记》中的自述,这段文字,多数板桥文集均收录,应该具有较大的真实性。

当然,程羽宸的银子不是白送的,补偿代价是郑板桥的字画。

但这位姓程的商人,是个很知趣的人,他索画要看名士的心情,“板桥略不可意,不敢硬索也。”

商人讲究将本求利,估计程与画家的交往,不会是桩赔钱买卖,郑板桥一定给他相当数量的字画。

这批字画,每张的成本价不高,假如传给后代,保存到现在,那就大发了。

这里,我们不妨犯傻来换算一下:乾隆年间一两白银大致可以买到一石大米(约150市斤),1000两白银则可买回15万斤大米,按如今每斤大米2元的市场价计算,就相当于30万元。

以30万元的代价,换得郑板桥的几幅书画,成本便宜得很!

郑板桥同样值得,用自产书画换来貌美娇妾,不算是赔本生意。

这名饶氏,后来果然成为郑板桥晚年生活中的忠实伴侣。

再说画价,对照如今天价的《竹石兰蕙图》,区区30万元,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拍卖佣金还不止这些呢!

“《竹石兰蕙图》啊!我倒是对这幅画很感兴趣。”卫长青看着这幅画,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恐怕对这幅画感兴趣的人不少。”吴二叔在一边笑呵呵的道。

李大爷笑着开口道:“这幅画确实有很多人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