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我与大宋的三百一十九年> 第二章 旧臣退场,新人登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旧臣退场,新人登台(1 / 2)

范质等人在赵匡胤受禅后继续担任大宋的宰相,对于作为亡国之臣的他们肯定是内心不安的。

于是乎,一再上表请辞。

宋太祖深谙官场之道,怎么能再次做出落人口舌的事情呢。所以这哥几个从赵匡胤上台之后就一直请辞请到了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赵匡胤一看这架势,哥再不让你们走,你们怕不是要以死明志了。于是在范质,魏仁浦“再表求退”的请求下,赵匡胤批准了。你们啊就回去安享晚年吧。

范质在罢相后的同年九月就去世了,赵匡胤在其鲁国公的封号后追赠了中书令。但王溥这个人的一生就比较有传奇色彩了,他和范质两人都是出生于官宦世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少年及第。

范质是公元911年生人,公元933年就进士及第了。各位看官不妨大胆去想象一下,年仅二十二岁时你的社会地位就相当于一县之长了,何等的意气风发啊。

我们再说回王溥这个人,他的履历比范质要更加的精彩。此人是公元922年生人,后汉乾祐年间的甲科进士第一名,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状元郎。可能很多人到这里就疑惑了,乾祐年具体是那一年呢。公元948年正月后汉大赦,后汉高祖刘知远改元乾祐,所以公元948年为乾祐元年。

这位爷也是不到三十岁就进士及第了,还是状元郎。作为考试第一名自然起点也会比同期生要高,任秘书郎一职。直到广顺三年(公元953年),这大神就已经位极人臣了,一路干到宰相的位置上了。小说剧情估摸着都不敢这么写,看看后世的范文正,拗相公那一批人,哪一个不是人近暮年才得以进入政事堂。

王溥历任两代四朝宰相,这次和这哥几个一起罢相,赵匡胤任他为太子少保。后加封祁国公,公元982年八月去世,朝廷为此停朝两天。一个四朝元老,最后的谥号是文献,其实也足以看出赵匡胤对此人的看重。王溥本人也是当时的著名史学大家,所以我觉得这个谥号,当之无愧。

提及赵匡胤受禅,范,王二相是我们所熟知的。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那个被史书一笔带过枢密使魏仁浦。

此人呢既不是官宦世家出身,也不是那种一举成名的选手。他与范质同岁,后晋末年入仕,因其博闻强识得到了周太祖郭威的赏识。从现在的角度来说,这哥们算从龙之臣。郭威建立北周政权后,魏仁浦自然地位水涨船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路也走到了宰相的位置上。他也是后周宰相里唯一一个反对赵匡胤夺取政权的人,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北宋初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上台之后就立刻解除了他枢密使的官职,进右仆射。不得不说赵匡胤这也算是明摆着报复了,首相范质次相王溥都没动位置。你老魏喜欢当出头鸟是吧,那我就只能拿你立威了。当然此事之后,咱这魏老哥呢也是个暴脾气,辞职辞的最凶,基本上是隔三岔五就上个奏折,写道“我老了,身体也不好,一身的毛病做事也不如年轻人,你就放我回老家安享晚年吧。”那赵匡胤能答应吗?要走,你哥三也得一起走才行啊,光撵你一个算个什么事嘛。所以赵匡胤压根就没有要理他的意思,一直就不同意他的辞职申请。魏仁浦一看每次都不同意,好嘛,不同意咱就先等着吧。这一等魏老哥就等了四年,直到乾德二年赵匡胤批准三位宰相一起辞职,他才算真正的离开了北宋的权力中枢。

赵匡胤把这三位送走了之后呢,一下子发现自己的中枢缺少了正职官员,内殿起居无宰相了。这时候咱们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赵学究”就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了。

赵匡胤拜赵普为相是在罢免前朝三人组的三天之后,这时候肯定有聪明的小伙伴就发现问题所在了。为什么三天之后才任命赵普为相,皇帝不应该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那我告诉您还真不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