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复望里就开始热闹起来。牵牛的,赶车的,告别的,各个忙得不可开交。
昨日朱里典带着吴咏回到里中,便开始召集乡亲们到广场集合,商议购买铁石及售卖铁锅的事宜。最终大家一致同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所得之利,无论各家人口多寡,皆按户数均分之。
这不,一大早,朱里典就带领众人,赶着从各家凑齐的三十辆牛车,浩浩荡荡朝林虑县而去。
里中发生了这么的事件,吴咏家的建房进程理所当然地被推辞下来,吴家今日也难得清静下来。
上午吴咏带着一众姊妹一起到蒙学学堂上学,其他人都被卓文宣安排了相应的课程,只剩他一人独自在卓文宣的书房练写起繁体字来。
说实在的这是他第一次拿毛笔在竹简上写字,尽管很是不适应,但他还是坚持了一上午。因为他想看看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等中午休息时,卓文宣领着吴咏的一众姊妹到书房一看,所有人顿时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吴咏仅仅用一上午的时间就抄写了这么多竹简。
看着一地的竹简,卓文宣示意众人不要打扰还在继续写字的吴咏,他则是随手拿起一卷。
这时他惊讶发现这竟然是《急救章》,又拿起一卷,发现是李斯《仓颉篇》,等他将所有的竹简,查看一遍,竟然惊讶地发现,这些都是蒙学的内容。
也就是说吴咏仅仅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将所有的蒙学内容抄录三遍以上,而且字迹除了刚开始几卷竹简显得稚嫩外,后面越来越老练,尤其是吴咏手上正在抄录的那卷胡母敬《博学篇》,字迹比起他这个写了二三十年字的老师来,一点都不差,甚至远远超过他。这让他相当郁闷,甚至一度怀疑起人生来。
何莲在卓文宣看过竹简后,便一边收拾散乱的竹简,一边查看吴咏抄录的字迹,她也是越看越心惊,没想到短短一上午的时间,自己这位阿弟已经将字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她心中,她那刚过世不久的父亲何文的字迹已经非常厉害了,可是对比一下,发现吴咏的字迹更苍劲有力,完全不像一个十二岁的稚童写出来的。
在这一瞬间,何莲的心中又是震惊,又是担忧,又是欣喜,她自己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喜的是吴咏进步神速,以后前途无量,说不定还能传名天下,忧的是她本来以为凭借自己的学识,可以令吴咏刮目相看,没想到只是几天时间,吴咏就要超过她了。
何莲心中不禁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看书学习,才能不至于让学问落下吴咏太多。从小到大,她都是被誉为天才,父亲对她的期望也很大,常常感叹何莲若是男儿身,将来成就必然不会比他低。
一时间各人都想着心事,书房内也静悄悄的,只有吴咏一人在竹简上沙沙的写字声。
又过了一会,吴咏写完最后一字,放下笔,甩了甩有些发酸的手腕,这才发现不知何时书房已经站了一群人。于是笑道:“你们怎么都来了,是不是要回家吃午饭?”
卓文宣这时反应过来,没好气道:“你当自己是权贵之家啊,你去宛城打听打听,有几家可以奢侈到吃午饭的地步,就是太守府一天也不过两餐。”
接着他又好奇地问道:“你小子告诉我实话,真的是第一次写字吗?”
“侄儿一直都生活在叔父的眼皮底下,有什么底细,叔父还不是一清二楚!”吴咏没有正面回答他,反而说了一个事实。
这更让卓文宣郁闷了,吴咏的情况,确实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但就是因为这样,他才更心塞,自己勤学苦练这么多年,竟然比不过一个刚会写字的孩童,或许真是自己的天赋不足吧。
这时何叶何草跑到吴咏身边,嬉笑道:“阿兄,你真厉害,字写的真好看!比文宣老师写的还好!”
一边说着,一边还比划了几下,引得卓文宣郁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