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是把天下贪官都逼跳了楼。
国不可一日无官,而面对现在的状况,陈阳心里已是早有准备了。
他在回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构想一个改革措施。
这要改的,就是科举制度了。
在如今的大玥,作为一个普通人若想考取功名当官,大概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首先你得跑到最近的县城,若
是在那里能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层选拔,那么恭喜你,你就成了传说中的“秀才”。
秀才是当不了官的,成为秀才后你仅仅是有了一个“入学资格”。
这个“入学资格”就是进入当地的书院学习,为期三年。
这三年里你还会拥有一个非常难听的名字,叫童生。
有些人一辈子考不起功名,四五十岁了都还得叫童生,别提多难受了。
三年之后,才是真正的大考。
首先第一级是前往省会城市,进行“乡试”
乡试可不是在乡里考试,若是通关了这一级别,那么你已经是个举人,可以做官了,有些类似于现代的省公务员考试。
乡试的前一百名还可以继续考,即是传说中的“赴京赶考”。
在皇城考生们会在礼部的安排下进行会试,地点就在皇城十里江淮对面的贡院。
如果你足够优秀,能考进会试前十名。
那么恭喜你,出门左转,进入皇宫参加殿试,争夺传说中的状元头衔。
如果你不够优秀,也没关系。
出门右转,过个桥,江淮河畔的青楼姑娘们也会抚慰你十年寒窗的孤寂。
这个制度已经沿袭几百年,大体上没有任何变动,无非就是皇室根据需要的人才数量,调整每一级考试中取前多少名而已。
但今天,陈阳决定要对这个“祖宗之法”动刀子了。
他开口道:“挽倾,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朕给你说一个科举改革的构想,你听听如何。”
说罢陈阳便开始给她叙述起来。
改革的第一项就是考试时间。
以往科举是三年一次,看似虽长,但其实还算科学。
因为以前大玥建制只设到县,三年一试选出来的举人就可以去当县太爷,而对于一个县来说,三年一换领导自然是合理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大玥的建制设到了村,加上大辞官的影响,官员出现了海量缺口。
而陈阳害
怕百姓造反,是万万不敢让村民们自己选村长的。
所以陈阳准备把科举改为一年一次。
而且是今年马上就考一次。
但是这也有问题。
每年都科举,那就是每年都会出一个状元。
人家拼死拼活考个状元,皇帝至少得给个大官当当吧?
但是大官却不适合年年一换,甚至三年一换都有些勤了。
针对这个问题,陈阳做出了进一步的指示。
那就是品级和官位脱钩,但是俸禄只和品级绑定。
也就是说,今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某位才子学富五车,一举考上了当年的全国状元。
皇帝大喜,直接授予正五品官身。
但是。
第二天这位才子可能就会被派往北境某个边陲小镇,去当一个九品芝麻县官。
是的。
领着五品的俸禄,戴着五品的花翎。
在某个山沟沟里干着九品的活儿……
当然也不是一直都固定在山沟沟里了,每三年各级官员就会集体轮换,升调一次,到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这些人的。
这个制度一旦定下来,瞬间解决了好几个方面的难题。
第一是每年都科举,人才太多往哪里安排的问题。
第二就是可以让状元们真正下到基层,锻炼真才实干。
还有就是也不会让状元们心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