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屋是唯一彻底的砖瓦房,这是祖宗住的,还有会客所在。在第一进。两侧茅屋,住曾大曾三曾四曾十,一共四个。曾大没回来的时候,住的略松些。可是朱夫人都有点提心吊胆的,就觉得这么一家妇孺……每晚上都得嘱咐几次锁门关门的事情。
二进的位置,正房就是曾家祖母住的了,算是砖瓦土混盖的,样子也略新,这两年甚至还翻修过。两边一侧是朱夫人带着曾十三十四。一侧是一群大小丫头。为了省空间,chuang铺叠在一起。拐角处是厨下,早几年是朱夫人领着曾二做饭,这几年曾五曾六把这活计接了过去,曾六对灶上的事更感兴趣,所以待在这里的时间也更多些。
为了节省开支,前后的院子都种了菜。前面种了白菜和萝卜,后面种韭菜和卷心菜。卷心菜还是前朝从异域传进来的。经了几百年,民间已经很常见。
曾家祖母这一年已经七旬,曾二他们父亲,是曾家祖父的第五个儿子。当时曾家祖母嫁过来的时候,现在的皇家还不是帝王。天下还乱着呢。这位老夫人经历了天下平定生儿育女丈夫和几个孩子先后谢世,面上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
曾家两块菜地,前面的基本是曾三曾四哥俩在种,后面的那块儿就是祖母大人领着一群女孩子种的。女孩子们除了请安,基本上是每天分俩人轮着去陪祖母,种地也好,谈天作女红也好。其实是很长见识的。只是因为这位祖母大人实在有些不苟言笑,除了曾九,大家都有点怕她。连曾二这个多活了几十年的货色都是这样。曾二总觉得一见祖母就想到“不怒自威”“人老成精”什么的。那目光就像是照妖镜。曾二自己来历诡异,很怕被照出原形,就不太敢往近凑……
这时候大家先去朱夫人那里抱了十三十四,然后一同到祖母的屋子里。进门的时候曾大正在说话,祖母面上难得的露了几分笑意。
众人见了礼。朱夫人问曾大:“方才说什么呢?”目光自然扫了一眼曾二。
曾大看了一眼曾家祖母,祖孙俩人对了眼色。他清了下喉咙,沉yin着慢慢道:
“杜太守前日来,对我提起当年父亲曾经救过一个乞丐,那乞丐后来做了商人,辗转打听想报恩,在城西顾家村买了一百亩田地……”他抬头看着弟~弟妹妹们,笑了一下,点头道:“不错!我们准备搬家了!”
朱夫人微愣了一下,接着便恍然了。这大约是曾大和婆婆商量过后,家里对外的统一口径了。毕竟从前曾家穷得叮当响,快养不起孩子了。曾大在外面做生意,也不是立刻就如何阔绰了的。街坊,邻里都是能打听到的。曾家如果突然有钱买地,一定会让大家觉得奇怪。与其扯出曾二还有神仙的事儿,不如托个名义。只是这事牵涉了杜太守,还得找个商人,是不是略复杂了些?
她却没当众说什么。
曾家祖母也没说话。这个时候的社会关系是有些奇怪的。比如曾家这样,祖母七十岁,朱夫人四十岁,曾大只有二十多岁,可是因为他是男丁,所以在比较重大的场合和比较重大的事情上,不管最先是谁提起的,背后是如何运作的,最后,出面宣布内外决策的,只能是曾大。
曾家一群孩子听到大哥说自己家有了田地,还能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住,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大家都欢呼起来。
曾二尤其感觉好。有一种成为幕后英雄活雷锋的自我满足感。万一大家一直都不知道,这种欢喜也是事实上存在的。那词儿怎么讲得?待到山花烂漫时……何况,别人不会一直都不知道的!她说的是“万一”。
曾家祖母轻轻咳嗽一声:“我乏了,你们都忙去。笃哥儿和你母亲一同留一下。二姑娘也等等。”
笃哥儿,是说的曾大。他大名曾笃,字厚之。他被留下大家都没意外,朱夫人留下也合情合理。只有曾二,听到她一直有点怵的祖母点名自己,心里就跟揣了俩兔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