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农家有女福泽绵绵> 第699章奏折终到帝王案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9章奏折终到帝王案上(1 / 2)

此次秋收,永宁县衙一干人始终怀揣激动,便是姜云景也不例外。

经过多日统计,收上来的新粮种,足足有两百多万斤。

比之往年的收成,那是超出十倍不止啊。

每天看着运粮车队进城,大伙儿激动之余,不免想起城外灾民。

对姜县令,对宋家,那是佩服与敬重交加。

若不是大人独具慧眼,宋家深明大义,谋划出此等良计,怎会给灾民换来一个希望。

衙役们当过不少年差,自然明白闹灾的严重性。

可永宁县辖内,至今未生过动乱,盖因灾民们清楚,这里有田地有粮食,只要能熬下去,总会轮到自己。

人啊,有了盼头,才不至于绝望。

哪怕是一点点儿,也会紧紧抓住,想要活下去。

而这一切,全是大人跟宋家的功劳。

以前他们只佩服姜大人的断案能力,如今才算是心服口服,那能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谁能真有意见哩。

……

“最后一地粮食入仓,我这颗心才算是放下来。”

县仓处,姜云景站在门口,盯住车队驶入,再由专人卸下粮袋,微微舒了口气。

“数量跟预估相差不大,若能有足够土地,将其育种播下,来年才是真解灾荒之危。”

宋青河把手中账本递过去。

姜云景细细翻看,神色更显严肃些:“千亩良田不算多,可数万灾民,却不是能轻易安置。”

宋青河瞥他眼,淡淡道:“若无法治洪,必须将其疏散进各城,分田种粮,方可得一生路。”

姜云景喉头滚动,最终还是摇头叹口气:“非是哪里都如咱永宁一般。”

人口迁移,从来都不是小事,更何况要迁去的,还是身无长物,饿时能吃人的灾民。

这好点的,便是相安无事,且熬过三个月再看。

至于不好点,那可就难说了。

赈灾粮能不能到灾民手里,能不能有田地分发,仨月后又是何番景象,属实难有定论。

宋青河眼中生起波澜,从他的话中听出点意思。

一般事关灾情,朝廷理当派人专事,什么钦差大臣总不会少的。

可如今都有了解决方案,怎么听着好像,朝廷有心无力,没法监管一样?

他心里琢磨着,面色微沉,断然道:“那便治洪,水退了,灾民自然回归原籍,谁也不会打扰到谁。”

若非不得已,谁又愿离乡背井。

姜云景把账本合上,似乎在短短几瞬内,便做好决定,快速问道:

“你去了藏书馆,可看过他们的治水策,确定能行?”

宋青河移开视线,落在板车上垒得高高的粮袋,微微眯起眼眸。

“尚可一试,有五成机会。”

“五成……”姜云景目光也移过去,面色恢复往日的坚毅,“连学子都在为救灾努力,我们有什么道理不试试,五成,足够了。”

这日,一封奏折从县衙传出,快马加鞭往通州送去。

永宁毕竟只是一县之地,姜云景家世再大,也没法越过上级,直接跟朝廷汇报。

好在,永宁县归通州府管,奏折送到了舒威的案上。

眼下什么最重要?

流民北上,京城外快成笑话,天子上朝发了三回火。

因而只要是跟灾情有关的折子,那是没人敢拦的,第一时间便到了舒威手中。

他粗看一遍,只觉心中惊喜,再细看一遍,猛地站起身,激动之下差点摔了椅子。

“宋家之女献计,宋解元辅佐成事……治水之策,乃学子从宋氏藏书馆中寻出……”

舒威嘴里反复念着折子上的内容,想起曾在通州城外发生过的事,脸上笑容愈发明显。

似拨开云雾般,终见天日。

当夜,他也写了封奏折,不光将永宁县事汇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