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杀死,如今名义上的益州之主是李延的长子李鸿,实际上,益州已经完全落入了北燕的手里。”
路尚之道:“慕容圭亲自出马,也不知怎么的收买了李延的大儿子李鸿,以支持李鸿登上刺史之位为条件,借兵五千,帮助李鸿收拾他的两个弟弟。李鸿本来在三子争夺中就处于弱势,慕容圭此举正合他的心意,他便和慕容圭签订了一个秘密协定,将北燕的大军放入益州。结果北燕说好的五千人,一下子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了五万人,李鸿再想反悔,已经来不及了,如今北燕大军还在不住增兵,兵锋所指,正是荆州!形势可谓危矣!”
庾璟年简直不敢置信。“这怎么可能?益州虽然不在我大晋的绝对控制之下,可是一举一动也全都在咱们的眼皮子底下,慕容圭这么大的动作,此前咱们怎么会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得到?”
皇帝叹了一口气道:“慕容圭出兵益州的时间,正好就是废太子作乱的那段时间,内乱吸引了咱们所有的注意力,对益州的反应就迟钝了一些。”
三皇子道:“慕容圭的时机选得也太好了吧?”利用大晋国内的动乱之机,突然发兵突袭益州,占据地理上的优势,然后准备一举拿下荆州?
皇上就让人把益州那边的情报拿来给庾璟年和三皇子看。情报里头有慕容圭占据益州的经过,那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事了,直到现在才传到建康来。而且这些情报都是大司马桓奇收集来的,这么大的事儿,大晋在益州的探子居然没有送出任何消息。可见慕容圭对益州的掌控有多强。
益州在荆州的上游,占据形胜之势,益州一失,富庶险峻的荆州就完全暴露在了北燕的眼皮子底下,可以说形势对大晋十分不利。
就有人说道:“多亏了北燕现在没有水师!”有很多人纷纷附和。
从益州攻打荆州,顺流而下是不假,可是北燕在北方立国,一向以骑兵为重,没有强大的水师,又如何能够和荆州的桓奇抗衡呢。谯国桓氏的水师威震天下,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沈昀就淡淡哼了一声:“也别高兴的那么早。自从慕容圭登基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了,他一直避免和北魏交战,休养生息。我一直有些奇怪,现在想来,谁又知道慕容圭是不是打定了主意,要先对付咱们大晋呢?”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片哗然。有人道:“这怎么可能?北燕和北魏世代仇怨颇深,慕容圭想要统一天下的话,先取北魏统一北方,再集中力量对付大晋方是上策。若是贸然和我大晋开战,我们只须联合北魏在魏燕交界之处施加压力,北燕就会吃不了兜着走。慕容圭聪明绝顶,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吧?”
这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沈昀却是嗤之以鼻。照这位大人的说法,慕容圭不在长安好好地呆着,忽然出兵益州,他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了吗?事情已经发生了,这位还在这里心存幻想,沈昀真是不知该说他什么好了。
庾璟年还是头脑清醒的一个,他支持沈昀的观点,道:“本王也认为,慕容圭此举的目的就是要吞并我们大晋。至于他为什么舍易取难,这个就不是咱们能知道的了。”
北燕、北魏、大晋三国之中,以北魏实力最弱。燕魏相互攻伐多年,相互知根知底,如今北魏政权日益*,军队涣散,两国又没有长江天险阻隔,北燕以骑兵为主,打起来顺风顺水,所以众人才一致认为慕容圭就算开打,也一定先打北魏,哪想到此人会这么不走寻常路,舍易取难,居然先对大晋动手了。
皇帝觉得非常头痛。“各位爱卿有什么高见,都说一说吧。”
众人于是纷纷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的结论无非是加强荆州的防务,防止慕容圭乘胜追击,进击荆州。然后又派出使臣出使北魏,和北魏展开谈判,准备联合北魏共同对付慕容圭。
这使臣的人选众人讨论了一番,最后决定还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