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墨教完了杨老大便起身去看其他,检查。
刘大叔手脚快,已经编了好几个撮箕,当然,这撮箕本来就是最好编的,比较小个。
而李大叔也编了好几个筲箕。
新编出来的东西果然好看。
“小墨,这些用具的编法,你是如何知道的。”
歇息期间,刘大叔坐在凳子上眯着眼凝神问秦墨,其实以前赤水村的人从来不知道这种背篓啊,撮箕,簸箕的编法,那竹条密密整整,竟然不出现漏洞,这样来装东西,拾东西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刘大叔你就不知道了…”
秦墨就知道他们迟早要问,心里肯定有疑惑,端上茶水便如闹家常那样,笑的一脸和蔼的过来。
“我爹出去了,这么多年没有音讯,我娘去年又走了,这一年多来,里里外外都要小墨来撑着,这家里要用的什么用具啊,又找不到人帮忙,闲时了就自己去后院砍竹子,栅栏篱笆什么的,全要小墨一个人,我不比村上的叔叔伯伯有经验,然后便自己闲着,想怎么弄怎么弄,想怎么编怎么编,却摸索出来这些稀奇古怪的编织法,知道比不上叔叔伯伯辈的纯熟的那些手艺,全当我小孩子家的想着玩吧——!”
秦墨说完,便禁不住的自己先哈哈一笑,然后又朝每个人的茶碗里添水。
这刘老大听秦墨如此一说,倒略微愣了下,脸上明显有惊疑的表情。
难道这些办法,如此复杂的编织工艺,真的就是一个小女孩平时用这些竹子乱编着东西试出来的么。
想想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听这么一说也并不是无可能。
否则,也的确没有理由解释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没有怎么经世的孩子会懂得这个工艺技术。
然后,下午喝了一小会茶,休息片刻后,又开工。
一忙起来,整个院子几处便都是唰唰唰的篾条拨弄的响声。
秦墨感叹,真不愧是男人,这力气就是不一样,动作也利索。
刘大叔面前已经有几个簸箕了,新的看起来,真得很养眼。
晚上是不侍候匠人用饭的,秦墨一共行了三天的匠人,每天每人都是二十来文,差不多一斤猪肉的工钱。
虽然不多,但是对于这个农村不好找钱的人相比,也还是满足的。
秦墨中午包煮一顿饭。
为了不亏待这些辛苦的匠人,秦墨每顿都用了净白米,煮的大米饭,菜也是每顿都要炒满满一碗回锅肉,就当是对这些邻里乡亲的答谢。
即是如此,辛苦了三天,这些匠人辛苦,秦墨也辛苦。
这些匠人早上就砍竹竿,然后上午和下午就编竹制品,然后,这些人的手法也是越来越利索。
三天过后,二十多个筲箕,几个背篓,还有簸箕,撮箕什么的,加起来就有几十来个。
每次编好秦墨就将之收进屋子,屋子后半面就最后就摆放了半山的竹制品。
看见这些东西,秦墨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和欣慰感。
结算了工钱,五个人,每人七十来文钱,如此,便又去了几百钱。
虽然对秦墨来说,做一次生意自然要收回些利润,但是这日常的支出,也不可小觑。
这些天卖肉买米的钱也耗去了不少。
之前结余的七两多银子,便又去了个零头。
却还不知道这些竹器具对这些人来说,好卖不好卖。
秦墨心里还是有这些担忧…
时间过的快,工钱结算了,一切理清场了,接下来就是要怎么把这一小山的竹制品拉到县城里去卖的问题了。
肯定还是要用牛车,秦墨还是如每次那样,要用车提前一天去给那刘大爷打好招呼。
只要有钱赚,那刘大爷肯定是点头配合的。
秦墨亲自去村中张罗后,说定了这件事儿,回来便又开始生火煮晚饭。
香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