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海角社区和晋江双开之后,她每日的工作量就多了起来,海角里的人气不可荒废,她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式来减低工作量──她开了一个主题贴,每隔一阵子就挑出粉丝来信里的经历,写出来,多数是还没完结的,类似未来的‘南美吐糟君’模式。
她尽量挑一些争议性强的经历来说,例如──
[结了婚才发现老公晚晚都和婆婆一起睡,感觉怪怪的,是我多心了吗?]
[嫁了北方老公之后的悲惨生活,我该何去何从?]
[我想成立一个反香菜联盟,你们觉得呢?]
姜绮抛出的可能只是砖,但海角人才济济,思维碰撞之下必然能产出有趣的角度,但不如知否一样能够用系统而吸引人的文字整理出来──这就让她捡便宜了,她将玉碎们拾掇拾掇,加入自己的意见,弄成长图发在贴中,方便阅读,甚至每隔五期就整理出一个压缩脱水包,可谓一条龙服务。
她的热度和人气,绝不愿意让副产品分流。
渐渐地,有了一批固定的粉丝,像追连载一样追着她的更新,她的贴子总是居高不下,甚至有人来游说她将贴子内容结集成书──对此,姜绮都婉言拒绝。
开玩笑,贴子的内容绝大部份来自粉丝投稿,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说她有良知,万一这些人见她赚了钱要来抹黑她呢?虽然她不缺黑子,自从她的贴子一直火着之后,经常有人另开贴挑衅她是想搏上位,但往往很快就沉贴了。
将人气变现又符合最基本道德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学着后世的营销号一样接广告,等一年后微博出现,一切都好办,她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现在这些追着她贴子的人,就是她转移到微博上的第一棵摇钱树。
一想到这里,面对着一些弱智回贴的时候,姜绮便心平气和了许多。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另一方面,稳定的作息和适量的运动确实让她整个人看上去健康多了,以往熬夜熬出来的黑眼圈淡了许多,连苍白脸色都多了几分红润血色,可能千机盒中很儿戏地增加体质点数真有用处,她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晨跑能坚持更远的距离,也不再气喘如牛了,
一切都彷佛在朝着好的方向改变,周日,姜绮便选择回家一趟。
惦记着母亲的回锅肉,她便不搞什么惊喜突袭,提早拨电话告知自己即将归家──人越大,就越发现,惊喜能免则免,否则很容易乐极生悲,将惊喜变成了惊吓。
也是好久没回来了。
姜母辛辛苦苦攒了大半辈子钱买的老房子,其实不算漂亮,甚至不宽敞,两室一厅,豆腐干似的。这年头的房比起未来的寸金尺土来说不贵,但已经捉够掏空一个底层劳工的积蓄。姜靖国当然想要这房子,别说升值了,这房子虽老,位置却好,是学区房,转手卖出去,多的是家长愿意高价接盘。
想到这里,姜绮的眼眶不禁发热。
刚打开门,扑面而来便是一室的肉香,混杂着被爆炒的辣椒香气,迷得她飞快地用手背擦拭了一下眼睛,换上家居拖鞋,冲到厨房,从后抱住胖乎乎又矮小的母亲,这么大一点,用双手养大了她,后来到底是怎样瘦得余下皮包骨的呢?
姜绮羞愧地发现,自己居然想不起来了。
“妈,我回来了。”
姜母吓了一跳:“哎哟你这孩子,走路跟猫似的,我都没发现你回来了,饭还没烧好呢,你去客厅坐一会等着。”
“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你就会用微波炉解冻,五谷不分的娃,还想帮妈妈打下手,”嘴上这么说,姜母整张脸都笑得舒展开来了,伸手捏了捏女儿的脸:“好了好了,快去坐着等吃吧。”
见母亲是铁了心不让她帮忙,她只好滚回客厅坐着看电视──的确,如她所说,姜绮是一个完全不会做饭的人,后来母亲逝世,她宁愿叫外卖也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