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挞清> 第39章 总督劝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总督劝降(1 / 2)

绿营新败,杨霈飞书朝廷,粉饰绿营败绩,将绿营的溃败说成是奋勇前进。他说湘军顿兵城下,不见有所动作。言下之意便是说绿营忠勇,而湘军畏葸不前,不敢攻城。

杨霈草率进攻武昌,曾国藩知其必败,根本就不配合他。待到绿营溃败,曾国藩也不派兵救援,恨不得杨霈死于乱军。

他俩早就结下了梁子。

曾国藩虽是湘军主帅,但不是督抚,别说不能调动八旗、绿营,就连粮饷、弹药都得仰求别人。

杨霈身为湖广总督,有守土之责,本应该倚仗湘军。但他生怕湘军侵占他们的权益,处处掣肘曾国藩,宁愿把军饷浪费在一触即溃的绿营上,也不愿分饷给湘军。

类似的事情一再上演。后来,何桂清做两江总督,也是处处掣肘湘军,不愿把本省银钱分给客军。

表面上看,是因为这些督抚目光短浅,不以大局为重,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实际上,这些官场老油子早就摸透了咸丰的心思:让湘军在前头卖命,让八旗和绿营在后面捡胜利果实。

咸丰不信任汉人。作为曾国藩,可就难受了。替皇上卖命,皇上却不信任他。连杨霈这种无能之辈都能做总督,自己统率数万大军,又有收复湖南的功绩,却仍是个在籍侍郎。

顶着个帮办军务的头衔,听起来像个钦差大臣。当年咸丰看到太平军逐渐势大,而八旗和绿营一触即溃,便一口气封了二十多个在家丁忧的大臣办理团练,从此开下汉人建军的先河。

可这钦差一多,也就不值钱了。帮办军务大臣可以组建军队,却没有实权,粮饷无着,全看督抚脸色。督抚往往精于揽权,不愿让团练武装靡费本省的钱粮,更不愿这些在籍官员侵蚀他们的权力。

所以,督抚们明着支持团练武装,暗里对帮办大臣横加掣肘。

这也是咸丰的小算盘,既要帮办大臣为他卖命,更要防止地方官员掌握军权,威胁皇权。督抚们对此心知肚明。

太平军、天地会、捻军等叛党因此坐大。

对于帮办军务大臣来说,辛辛苦苦为皇上卖命,皇上却不给他实权。这也真够窝囊了,换了一般人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但曾国藩何许人也,修养何其深厚,自能忍常人不能忍。

曾国藩勇于任事,是这些办理团练的大臣中唯一一个成就功业的人。后人评价他只有中上之才,却靠一副忍功夫克服万难,成功封侯。

此刻,杨霈战败,曾国藩并未落井下石,只是专心致志排兵布阵,寻找攻城的良机。

他自己光明磊落,却被杨霈抢先上了一本折子,背后说他畏敌不前。

趁这神仙打架,火军正好可以借机争取时间休整兵马,训练新兵。

那杨霈手下无可用之兵,除了上折子,其他军政大事概莫能为。

但他还不死心,打起了劝降火军的主意。

果然是进士出身,杨霈的劝降信写得文采飞扬。论太平军之恶,简直是罄竹难书;论皇上的恩德,堪比生身父母;论官军军威之雄壮,只怕连努尔哈赤刚创建的八旗也不如。

陈城看过劝降信,心里感到好笑。这杨霈真是黔驴技穷了,手上的绿营不堪一击,弄起笔上功夫,恐怕连曾国藩都要自叹弗如。

咸丰尽用些这样的庸才,怪不得太平军能够以草莽之众,把大半个中国搅得天翻地覆。

陈城问信使:“大帅劝降火军,是真心劝降,还是缓兵之计?”

信使进城后,陈城有意向他展示火军军容严整,火器先进。再加上血滴子的谣言,信使内心早已胆怯。

他赶紧说:“大帅从来都是一言九鼎,既然写了信,当然是真心劝降。大帅还说,只要陈将军肯归正,他必能保举陈将军做个总兵。陈将军仍然统率火军,不仅不会裁撤兵士,大帅还会供应粮饷哩。”

陈城假装很感兴趣的样子,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