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空大师闻言,双手合掌道:“阿弥陀佛,凤道长过誉了,这位道长但有疑问,只管问来便是。”
七真子抬眼一见眼前之人,身材中等,眉眼含笑,不觉心生好感。
欲待发问,忽觉胸口一阵颤动,遂用手一摸,正是那块血玉所在的位置。
仁空大师也是心神一颤,望着他,一丝似曾相识之感油然而生,不由得口念弥陀道:
“这位道长生得一副好相貌,贫僧观你周身佛光闪耀,莫非身上有佛门之宝舍利子?”
“不愧是得道高僧,真真好眼力。
不过贫道这一颗远非一般的舍利子可比,乃是得自金莲花中的金刚舍利。”
“哦,这世上果真有金刚舍利吗?贫僧只见佛经中曾有记载,言说此舍利子乃万佛灵根所化。
那金莲更是万年开花、万年结子、万年成熟。道长因缘所得,实乃得天地之力加持呀!
贫僧有幸为道长答疑解惑,甚幸,甚幸!”
“敢问法师,贫道曾听人言‘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故《金刚经》有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心即无所着处,又如何生得出万法?”
“道长若要完全了义这两句话的含义,首先需要明白何为心?
但凡世间之心无外乎草木心;肉团心;精要心;缘虑心;真如心这五总。
几位道长不妨说说看,对这五心究竟了解多少?”
灵儿歪头想了想,率先言道:“肉团心应该即是指这里吧。”
言罢,用手指着自己心脏的位置。
“然也,然也,可此心但有形质,全无知觉,更不能分别善恶是非。
小道长可否再说说何为草木之心?精要之心?”
“草木心,从字面上是指草心、木心喽,应该还有花心吧。
可这些心也只有生长,毫无思维作用,也不是我们所要的心啊。
至于精要之心嘛,是否为中心、提要之类的?”
“嗯,看来这位小道长也是慧根深种,可否更进一步谈谈何为缘虑之心?”
灵儿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法师,这个心,心里明白,但以小道的见识,尚不能全然阐述得清楚。
怕是要劳驾师尊与太师尊来解释了。”
凤婵依微微一笑言道:“缘虑二字,从字面上解,意为攀缘、思虑。
按贫道理解,应该是对眼前之境刻意攀缘,遂升起分别思虑之妄念。
境现则有,境灭则无,起灭无常。境无时,此心自然虚妄不实。
不知贫道所解是否确切?还望大师指点。”
仁空大师颇为赞许的微微颔首道:“道长所言极是,竟无有一丝偏颇。
世人追逐五欲六尘,以妄为真,终日昏扰,随尘逐境。殊不知此心本无,有者,也是真如之心。”
“法师,何为真如心?”
“真乃真实无妄,如乃常在不变。此真实常住不变之心,即吾人现前一念灵知之性体。
其俱足一切功德智慧,圆明寂照十方,平等周遍法界。不生不灭,世出世间万法莫不依此而建立。”
七真子闻言,略有所思道:“一切法如镜中像,皆从妄念而生,本无实体可得。
一切分别,即从自心自生,若心不见妄,则无相可得,如此方得究竟清净。”
“道长果然出语不凡,既识得妄心乃一念无明所起,则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
非一切法,而能现一切法,非一切相,却不离一切相,如此自然生起之心,才能随时任运自在。
若心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
“多谢法师点化,解开了贫道心中一丝滞碍。
敢问法师,此心既不住着一切,它又在何处?究竟像个什么?”
仁空法师手里捻着一串菩提子,目光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