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武侠修真>影视世界生活录> 第四百一十七章如何提前结束抗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七章如何提前结束抗战(3 / 4)

在民国时期,这个数量让人有点惊奇。

不过,查了半天资料,当时和国外通航的客机航线,好像只有从昆明到越南河内这一条。

这么说,抗战爆发后,想要乘飞机出国,只有从昆明出发,乘飞机坐到河内,再从河内坐到曼谷,然后再转机新加坡。

作为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新加坡这个港口城市,也是西方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据点和商业中心之一。

各种物资和货物,想必是不缺的。

又查了查当时的资料,特别是货币方面,前期想要投机,快速积攒实力,金融和货币需要重点关注。

忽然发现,抗战时期的主要的货币,竟不是大家以为的银元,而是法币。

法币是一九三五年才发行的。

主要原因是,一九三一年,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废止金本位制,主动对英镑贬值。各国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也是竞相贬值本国货币。结果,引发了世界范围的货币战争。

一九三三年,为转嫁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宣布放弃“金本位制”,恢复“金银复本位制”,并通过了一项囤积白银的法桉。在全世界大肆收购白银。

而当时的中国,流通的主要货币恰恰就是白银。

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装运到纽约、伦敦出售,从中攫取暴利。

就这样,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社会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挤兑、提款、抢购、投机的白银风潮,这种情况进一步导致国内存银锐减,市场银根奇紧。而且由于银元升值,出口受挫,导致工商企业纷纷倒闭。

为制止巨额白银的外流,政府于1934年10月,下令对银类出口征收高额关税。此举虽然暂时减少了白银出口,但却加剧了白银走私。面对危机,最终在英、美的支持下,于一九三五年实行币制改革,以稳定国家金融。

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集中发行钞票,并将其定为法币。将原来流通的各种银币禁止使用,白银不再流通,所有现银必须兑换为法币。同时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从各方面资料来看,法币改革,对当时的国内还是有很大好处的。法币改革后,国有几大银行独享货币发行权,原为地方的商业银行分占的发行利润,全归政府所有。

由于准备金白银充足,政府收回6元银币,便可发行10元法币。这样政府收回6亿元银币,便可发行10亿法币,无形中政府增加了4亿元收入。

法币的流通,让市场渐趋稳定繁荣,对当时的整个国家也有极大的好处,能在抗战全面爆发之际,最大幅度,最快速度调集资金,集中白银等贵金属,作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军火物资的经费。

不过,政策好是好,法币发行头两年,币值尚属稳定,一元法币相当于一元银元。

但从一九三七年年下半年开始,抗战爆发,开始滥发纸币,物价暴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迅速贬值。.

一九三七年发行法币14亿,到了一九四五年竟然发行了5569亿,增长360倍。

到了一九四八年八月,以金元券代替法币,法币发行量达到663万亿,等于抗战前的47万倍,物价较战前上涨3492万倍。

李牧还在网上,找到了嘲讽当时通货膨胀的文章,是当时一家叫《大众晚报》的报纸,统计在不同的年代100元法币能够买到东西。

一九三七年的100法币最值钱,可以买到两头大牛;

到一九三八年,可以买一头大牛和一头小牛。

到了一九三九年只能买到一头大牛了;

一九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