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恃秦而轻晋,秦因闹饥荒无暇顾及时,原被晋灭掉了。郑国恃魏而轻韩,魏攻蔡无暇顾及时,郑被韩灭了。邾莒亡于齐,陈蔡亡于楚,皆因恃援国而轻近敌。所以大王,现在周恃韩魏而轻秦,日后国恐伤矣。”
“卿的意思寡人明白了,可这跟眼下的处境有何关系?”姬节问。
“大王,周国阴合赵国既是先见,也是高见那。”宫他声音缓慢而用力,随便一句话就像至理名言。现在他这样一说,就等于把颜沉夸赞了一番。
姬节还是云里雾里,皱起眉头,非常不情愿地看了颜沉一眼。
颜沉觉察到了,毫不畏惧地开口说道:“秦军此役志在必得,若想禁秦攻周,莫若令秦魏交战。臣纵观大局,能让秦军战后屈服听令的强国,只有赵国。”
“既然如此,更要联合韩魏两国了。”
“韩魏不是不联合,而是等秦国攻下伊阙之后,周韩魏三国自然要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刘微说道。
“所以这干邯郸何事?”西周诸臣仍旧锲而不舍地反对东周五臣。
刘微叹了口气,诚恳说道:“周韩魏与秦交战,对谁最不利?对最弱小的周最不利。他秦王要攻中原,可以,但必须绕过我周国,直接与韩魏交战。能让秦国听令的,必须是个替周说话的强国,要他命令秦不准攻周。伊阙一战,魏军必败,败者如何做我靠山?还有那韩国,我就是从巩城来的,与韩打过无数交道,姬荡什么德行再清楚不过,指望不来。”
刘微是东周五臣中最年长的,看事情很精准,但你不问他就不说。现在恐怕是被西周诸臣逼急了,所以才跳出来说话。
等刘微说完,颜沉立刻接言道:“在大国中周旋保命,不就是周国的处世之道吗?我们阻止不了秦军,那就不管他要攻谁,只要不攻我就行。所以我阴合赵国,不是为调停这场战争,而是要让周在这场战争中保住性命!”
姬节抬手制止住还要争论的卿大夫,他盯着一脸正气的颜沉,问道:“那你说说看,该怎样劝赵国帮助我呢?”
“赵之上计,莫过于让秦魏再战。其好处有二,一可提高赵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二,韩赵魏有上党之争,秦魏开战,赵国就少了一个劲敌。”
姬节点头,从锦垫上站了起来,追问道:“好处一怎么讲?”
“秦先攻魏后攻周,必多伤。秦攻周若得,必不攻魏;攻周若不得,前有胜魏之劳,后有攻周之败,又必不攻魏。所以赵王不如禁秦攻周。赵国未受战争耗损,势力强大,以全赵之盛令秦止,秦不敢不听。”
宫他十分赞同地点起头来,接言道:“秦去周,必复攻魏。魏若不能抵抗,也会求赵国讲和,如此一来赵国的地位又高了。若魏国不讲和,反求赵国支持,赵国的地位就会更加举足轻重。”
姬节若有所思,慢慢坐了回去,朝堂复又安静下来。
颜沉耐心等待着,对宫他的力挺感激不尽。回想前两天他们五人在朝堂中的孤军奋战,都能洒下几把辛酸泪了。
姬节想好了,问宫他道:“据卿的说法,阴合赵国是重中之重。去邯郸游说赵王之人一定不得马虎,卿觉得应该用谁呢?”
“王孙却。”宫他脱口而出。就是啊,既然是如此重大的任务,除了巧舌如簧的王孙却,还能有谁胜任得了呢?
王孙却一日后出发邯郸。伊阙频传悲报,魏军危机,伊阙恐怕支持不久了。
洛阳上空阴云不散,城内一片压抑,王宫里整日唇枪舌战,下朝后卿大夫们还要留在宫中轮流值守。
这日,刘微和左沁替了颜沉的班,才让颜沉终于有了一下午的喘息时间。但还是闲不下来,因为要给巩城的东周公写信汇报情况。
书房里,吉紫坐在一边给颜沉磨墨。颜沉不喜此人,却也不赶他,刚提起笔就顿住了,扭头看着吉紫,问:“你是不是每天也要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