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听了瑾瑜的计划,才心生此计,准备搭配瑾瑜的计策,让廊州百姓买上最便宜的苞米,而不是等消息传开后,有黑心商人坐地起价。
国情第一时间会送到朝中,而翰林官消息最为灵通,冬青是第一批知道这个消息的商人。
距灾荒开始,过去一月有余,消息已经传开,雍州地界的粮食开始涨价,冬青就停止了收购。
冬青从一开始收到瑾瑜要赈灾的消息,就迅速着手收购苞米,比那些在朝中有耳目的大商还快上一步。
她的计划是让百姓购买与平时价格相同的粮食,她还有利可图,如今粮食涨价,她再采购不是明智之举。
好在收购一月余,数量已经差不多了,那些采购涨价粮食,准备坐地起价大捞一笔的黑心商人,这次可能要有不少亏损。
瑾瑜在出发前夕,一道圣旨降到头上。
这是一道升官的圣旨,把他从六品侍讲升迁为从五品学士,以便监管行事。
瑾瑜心里计较一番,知道这其中少不了徐千章的功劳。
虽然官品只升了一阶,从正六品成为从五品,但名头就变成了翰林学士,镇压效果直线上升。
不过圣旨后面有话,若是此次赈灾不出纰漏,回来后保持从五品翰林学士官职,若出了岔子,罪责照例承担,绝无姑息。
瑾瑜只得接下圣旨,既然华元帝这般说,他自然要尽力保住这个官职。
不然,如果没有这件事,从侍讲升为学士,虽然只是一阶的问题,却要等三年以上才有机会。
看来,徐千章看出他意图迅速升迁的心思,想借此事给他一个教训,让他吃一堑长一智,老老实实安心熬资历,而非剑走偏锋。
被这道圣旨一逼,瑾瑜就不得不尽全力办事,以求周全。
以瑾瑜的能力全力而为,华元帝和徐千章便不担心此事出太大纰漏,一举数得,可谓是老谋深算。
此事过后,哪怕出了些纰漏,徐千章也会对他有所照应,至少不会被贬官出翰林。
最坏的结果,是他以状元的名头直接入翰林为官后,急功近利出了岔子,被贬为翰林庶吉士学习,待重新考过才能留在继续留在翰林为官。
朝中其他官员,与瑾瑜走得近的一脸惋惜,担心瑾瑜这一步走错了。
旁的只觉得无关痛痒,左右瑾瑜现在官职也不高,升贬于他们而言,无太大影响。
只有瑾瑜自己知道,这件事玩的是心理战,就因为廊州有个名存实亡的湘王坐镇,他监管这事才会万无一失。
赈灾银到位,瑾瑜在禁军的护送下,一路来到廊州。
人数多了就走得慢了些,足足走了一个半月,才从晋安走到湘廊。
幸而黎国中心州界的官道修缮管理妥当,四周并没有山贼乱匪,一路上有惊无险。
湘王与柳振宁接到是瑾瑜作为廊州赈灾监管官的消息,称得上是喜笑颜开。
朝廷中人可能不知道,这个监管钦差,是已经被他们收买了的自己人。
第79章 晚宴
冬青雇了足够的人手与马匹,将收购到手的粮食三万石装车,跟在瑾瑜的队伍后方。
借着前面有禁军护送,狐假虎威一起往湘廊进发。
后面是自家娘子,瑾瑜自然不可能差人去赶走,再者,让冬青独自一人领着杂役运送这么多粮食,他无法安心。
把冬青放在眼皮底下看着,才是上策。
将近湘廊,已无凶险,瑾瑜让冬青的车队落后一些,若是这么多粮食与赈灾银一同进城,有心之人定会发现端倪。
虽然夫妻二人问心无愧,却少不得被人做文章,扣上官商勾结的帽子。
冬青本就打算与瑾瑜错开进城时间,甚至不打算将粮食一批送进城,而是在城外农家租借一处不起眼的破败空院,先将粮食放进去。
待瑾瑜的计策实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