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总统购买高鸣的这项技术,总统心有不甘就想动员麻斜理工大学出钱购买部分技术。例如通信技术。
总统的推荐麻斜大学自然不好不理,因为通信方面肯定要咨询通信专家钱家兴。当时他的几个博士生也在场,杨鹤龄自然也在。
钱家兴听说了事件的前后因果,凭着他对通信领域的技术敏感性,他立即就将这项通信技术与高鸣的‘仿生感应通信技术’联系了起来。高鸣的‘仿生感应通信技术’他是已经看到过的了,的确是远远超越时代的通信技术。虽然这次高鸣拿出的是一个飞行器的通信技术,不一定就是他的‘仿生感应通信技术’,但是其中必有联系,其先进性也是肯定的。所以他立即表态建议学校出钱将这项技术买断下来。
因为就算花上数十亿U元,如果学校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将来就是卖专利也肯定不会亏本。他认为高鸣说的100亿绝对是漫天要价的,坐地还钱就是理所当然。他认为用十来亿U元是应该能够买断了。
至于学校愿不愿意出这笔钱,或有没有这么多钱就不是他考虑的了。他只是一个学者,十几亿的钱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当然钱家兴一个教授的意见不见得就能够完全影响学校的决定。所以得到了钱家兴的意见后,学校还要进行论证的。时间就拖下来了。
但是杨鹤龄听到这个消息就不淡定了。这是一项超越世界上最先进飞机F22的全部技术啊!如果唐国军方得到,效果将是难以预料的。
他当然知道F22在开始研制的经费就高达200亿U元。现在能够花几十亿就可能得到这个远远超越F22的飞行器技术,唐国军方一定不能错过。
根据以前唐国军方对高鸣误判的经验教训,杨鹤龄冒着暴露的危险找到街头仅存的公共电话亭给徐大校的手机直接拨了过去。
徐大校听到电话是杨鹤龄打来的却大吃一惊,强按下情绪应答。
杨鹤龄也不转弯抹角了,直接说:“老同学,你托买的救命药已经托上次的唐国教授买到了。你立即找朋友联系他吧!救命要紧啊!”
说完就挂了电话。
作为一个通信技术型的特工,杨鹤龄当然知道U国电话监控的要点是监听关键字的。否则每天的电话信息浩如烟海,根本就无法监控。他考虑到‘高鸣’一定是敏感字眼,会被U国电话监控的,所以连 ‘高’字都不说。只说‘唐国教授’,徐大校是一定能够知道是高鸣的。
接受过高级特工训练的徐大校当然听出了话外之音。话中在U国的‘唐国教授’一定是高鸣了。因为杨鹤龄是绝对不会提什么无聊的教授的。话中的意思是高鸣有一项与国家性命相关的东西,要徐大校立即与高鸣联系。
至于找谁与高鸣联系就不是杨鹤龄关心的了。唐国军方情报部门连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到就该关门了。
徐大校这次立即毫不犹豫地拨通了表叔的私人电话。
他表叔听了徐大校的电话,也没有太多的质疑了。因为上次高鸣的事件被高层否定后,高鸣就成了军方情报部门的重要关注对象了。根据后来的情报显示,高鸣的确是掌握了高级科技,唐国高层误判了。当然,作为下级部门是不好指责高层的决策的,但是也将这个案例留下了。现在再次出现高鸣的情报,他表叔自然立即得到重视和上报军委了。
情报也立即反应到最高层。唐国高层上次的事件也已经隐约感觉到不妥了。因为高鸣的声誉在U国已经红遍,名声越来越大。高层已经感觉到对高鸣的误判了,只不过面子上不承认而已。这次再得到关于高鸣的重要情报,高层指示军委要认真对待。立即想方法与高鸣联系。因为经过军方分析,估计高鸣很大可能是又有了什么重大高科技项目了,而且这个项目关系重大。这次高层可不敢再相信这班工程院的专家了。
鉴于高鸣现在在U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