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礼崩乐坏这么多年,列国征伐,猪脑子打成狗脑子,为了填补战争的兵源需求,大部分国家都开始禁止大规模的人殉,鼓励与推广陶俑木俑陪葬。
有这些打底,辛筝全面禁止人殉,在有能力搞人殉的旧贵族全部被她收拾掉的如今,没人会有意见,但无关人殉的物品陪葬都禁,一定会民怨沸腾。
辛筝只能通过旧钱回收判断有多少钱进了坟墓,然后铸更多的钱流入市面上,同时努力移风易俗,纸钱也是钱,陪葬纸钱不好吗?
移风易俗的成果....辛筝只能安慰自己诸侯们废人殉推广陶俑木俑尚且花了近一千年的时间,指望纸钱一下替代真钱不现实。
所幸手里负责掘墓的队伍很给力,能从墓里回收不少贵金属,减少一部分,也让辛筝感觉到一点安慰。
有如此多的糟心经历,辛筝很难对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产生好感,不仅她,帝国历任人王中只要是个明君都对这种观念没好感,多多少少都颁布过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其中干得最绝的莫过白帝。
白帝以区别嫡庶尊卑、主支庶孽的理由颁布了新的祭祀规矩:只有大宗可以祭祀始祖,旁支远支最远只能祭祀自己这一脉与大宗分开的那位祖先。
风姓氏族就是个活例子,在白帝之前,只要是风姓子孙都可以祭祖的名义祭祀炎帝,白帝颁布新政之后,只有嫡长一脉的太昊氏有资格在祭祖时祭祀炎帝,少昊氏、穷桑氏与辛氏这些分支仍旧可以祭祀炎帝,但不能自己祭祀,只能在太昊氏祭祖时出一部分祭品,跟着太昊氏一起祭祀。
祭祀的频率暴跌,浪费在祭祀上的资源自然也少了,又因为这一政策维护了大宗的地位,便没有人亡政息,而是延续至今。
然而,糟粕也不完全没有利用价值,端看怎么用。
君离为头疼怎么说服众人同意改动祖庙祭祀的辛筝出谋划策,本着暂时也没别的头绪,便试试的想法,辛筝接受了君离的建议。
第一步,用非常憧憬的态度与众人聊过去的明君与先贤们的事迹,辛筝对着镜子和君离练习了两个时辰,连知道她想干嘛的君离都被她的演技给感染了,何况不知道她想干嘛的。
第二步,表达完了憧憬,再提一提祭品,想增厚先贤与四帝的祭品。
第三步,无奈的聊一下国库财政问题,负债几千万金铢,鬼知道什么时候能还完,实在是挤不出钱增厚祭品,但又实在不忍先贤与明君祭品单薄。
第四步,提前找好的托,新上任的相提议节省一点恶谥君王、中谥君王的祭品开销,非帝君的明君们的祭品中的礼器、用具等非食用祭品换成食物,看着也好看一点。省下的钱再用于增厚先贤与四帝的祭品。
一番努力,大祭至少一百万金铢的祭品成本被压至三十万金铢。
新的账册出来时不少人终于反应过来辛筝干了什么,但反应过来也没用,辛筝早已趁热打铁将新的祭祀标准给敲定落实。
为了收买人心,辛筝还将可食用祭品中分赠给了往来参观与祭拜祖庙的游人以及方圆百里的氓庶。
按着传统,在祭祀了祖先之后,祭品并不会浪费,而是由祭祀的子孙分食。在传统观念里神主享用祭品之后会将福祉寄寓在祭品中,被称之为福胙,参祭的人分食祭品可以得到神主的赐福与护佑。
这也是为何先贤神话比君王自己编的神话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人们觉得先贤的福祉比君王的福祉更靠谱。
只一个问题,宗族内部祭祀,福胙只分给同族,祖庙当然不会这么搞,也没法这么搞,除非一千年前是一家也算是血亲,否则先贤之间谁跟谁都没关系,自然不适合这种做法。
按照传统,每年的小祭由王派一位臣子来代替祭祀,祭祀之后的福胙一份带回去给王吃,剩下的则由负责打理祖庙的官吏与群巫一起分食,若还有剩的,巫抵殿和祖庙在一条山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