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的鱼腹肉放到她碗里。
“放心吧,姥姥不是说吗?我三岁就学会自己吐鱼刺了!妈你别把锅巴铲了啊,等下我要吃红糖锅巴。”韩小美吃着碗里的还不忘锅里的。
“慢慢吃,就知道你爱吃那个,刚才我已经塞了一把稻草进去给锅巴捂着了。”吴姥姥笑眯眯地看着外孙女。
吴姥姥做的红糖锅巴真是一绝,大柴锅做好饭之后,下面就会结一层厚厚的锅巴,把上面的米饭盛出来,单留锅巴,然后点燃一把稻草塞到灶膛里,听到锅巴发出响动的时候,舀几勺红糖,均匀地洒在锅巴上面,然后就等着灶膛的温度隔着锅巴慢慢融化红糖,融化后的糖汁顺着锅巴的缝隙渗透进去,将原本金黄色的锅巴染成了深褐色,看着不太好看,但吃起来却特别好吃。
今天韩小荣不在,所以,一大锅的红糖锅巴都便宜了韩小美。韩妈和吴姥姥是不肯吃的,一个是人老了啃不动,一个是只要看着女儿吃的开心就满足了。
韩小美也没有推拒,因为她知道,他们家的长辈都这样,哪怕自己一口不吃,只要看着孩子吃的开心,比自己吃了还高兴呢。这是属于长辈的爱,她上辈子不曾拥有,这辈子,谁也别想从她手里夺走!
吃完饭,韩妈和吴姥姥收拾碗筷去了,韩小美走到隔壁去看了看补习班的教室。
和半个月前相比,现在的教室简直是大变样了,墙面是新粉刷过的,原木色的单人桌椅整齐摆放在屋子里,一共4排,每排8个人,看着既宽敞,又不会因为距离黑板太远伤着眼睛。
和寻常人家的堂屋不一样,这个由堂屋改造成的补习班,屋顶上垂下来足足六个一百瓦的大灯泡,连老师讲座上都悬挂着两个大灯泡,不过,对于女儿的这种近乎奢侈的决定,向来节俭的韩妈却是大力支持的,这些灯泡也是她亲自去买的,特意挑了最好的牌子。
对于韩小美的疑惑,韩妈难得狡黠地对女儿悄声说道:“小美,你就一直没有发现,小荣屋子里的灯泡,比你屋里的瓦数大了一倍吗?”
韩小美:⊙o⊙!
“你弟没你这么自觉,晚上写作业的时候经常打瞌睡,我就故意把他屋子里的灯泡换成大功率的,我就不信等灯那么刺眼他还能睡得着!”韩妈恶狠狠地说。
韩小美:→_→
不过,不得不说,韩妈真的把这个补习班布置的和给自家孩子布置的书房一样了,原先破损的玻璃窗全部换成了新的,悬挂着米色的窗帘,单人课桌配的是舒适的靠背椅,椅子上面铺着藏蓝色的手工缝制的坐垫。
正看着教室后面的黑板,想着要不要在上面写些什么的时候,门外传来一男一女的声音,韩小美笑了笑,赶紧走出去,迎接今天来上课的两位补习老师。
两位老师一个是在二中教了十几年语文的中年男子,姓张,一个是三中的英语老师,姓王,也是四十多岁的年纪,胖乎乎的。
张老师和王老师其实都是教学水平很不错的,但是没办法,这个年代不管做什么都要托关系走后门,张王两位老师都是从乡下花了很大功夫调到市里的,能有学校肯要他们就不错了,至于编制?慢慢熬吧!每年上面给学校的编制名额就那么一两个,十有八九都是给人预定下来的,哪里轮得到他们?
别看老师这个职业表面上光鲜,其实,没有编制的教师是很苦的。一个月才四百多块钱,这个工资相比农村代课老师来说已经不错了,但是,农村代课老师花费少啊,可以自己种菜养鸡,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不像在城里,就像韩妈说的那样,出门买根葱都要花钱,四百多块钱,也只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罢了,需要夫妻俩都出来工作,家里才能存得住钱。
张老师当年之所以离开他深爱的乡村中学,想尽办法调到城里,就是因为他爱人得了糖尿病,这种病需要定期去大医院检查,还要买药、打胰岛素,继续留在农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