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淳于璟大调兵的时候。
一列列军队从他们身旁可以说是“呼啸而过”,昨天经过的是举着黄旗的兵,前天是举着红旗的兵,大前天军旗上写着萧,今天军旗上写着宋。
大周有多少兵?!
他们两国也都有兵,但驻守在各个要塞,轻易动不得,大周这是在干嘛?能够调动的士兵这么多?!
光是他们最近几日看的,就已经不下十万了!
大周是有什么动作?难道说和平只是为了麻痹云国和南蛮,实际上是要攻打他们?!想着这些,两国使臣一点饭都吃不下,起了一嘴的泡。
进了大周国境内,他们想往回传信更是极为困难,原本是有细作在,可是周围流动的军队太多了!细作压根不敢冒头,更别说传信了。
等到盛京周遭,那种压迫感更足了,国道两边全是驻扎的士兵,挥刀演练的将士们满是杀气,这些是刚和云国南蛮打过的部队。
来大周前,使臣们心里想着的是为自家国家,定然要据理力争,现在他们不敢有这个想法了,只求自己不要死在大周!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但若是大周不遵守呢?他们又能如何?所以不要傲气,一定要将礼节姿态摆正。
两个使臣在各自国家都是身居要位的人,本想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尽量减少国家的损失,现在他们多一句话都不想说。
使臣到大周那天,正是摄政王所给三日之期的第四天,百官心中松了口气,却仍没完全放下心。
摄政王只是收回了兵,按照摄政王的脾气,很有可能随时命令士兵踏破盛京,现在盛京外的士兵并没有撤退!
心中有事的百官,自然是肃着一张脸,见到两国使臣故此也没什么好颜色。
两国使臣那叫一个战战兢兢,现在已经不是谈判减少损失的时候了,他们觉得自己若是说错了话,大周的士兵便直接去踏破他们的国门了!
所以小皇帝在接见两国使臣的时候,发现这二人表现相当谦卑,问一句答十句,那叫一个配合。
不说使臣,现在大臣都是这样,以往早朝,便是同党派的人,因话说不到一起吵起来太多了,现在一个两个极为温顺。
大概这是被摄政王收拾的后遗症。
摄政王和太后的事情眼前看着是过去了,但谁知道后续有没有其他的问题,这阵子所有人都是老老实实,谁也不想当出头的那个。
云国和南蛮使臣过来后,签订了协约做了赔偿,然后将战俘领走了,据说这二人在本国都是心机深沉,运筹帷幄的角色。
小皇帝都做好了与之斡旋,好好来个攻心计那些,谁知道他们出奇的好说话,让他们多留几天大周好好招待招待。
毕竟两国这回出了不少“血”。
不过使臣们都以国内有要事为由拒绝了,那模样还生怕小皇帝不放他们似的。
如此小皇帝便也不挽留,据说二人回国后将在盛京看到的兵力讲给了各自的国主。
原本想要韬光养晦然后明年复仇的两国国主歇了心思,这么听来,国内的兵力还是太弱了!以后再说吧!
没人知道摄政王的“谋反”有效制止了边境两国明年“贩剑”,不过若是知道了,也只是讽然一笑。
摄政王的兵力对内在朝廷是个威胁,但对外却是实打实的安全感,不是百官盲目自信,按照摄政王的能力,便是云国和南蛮带兵攻进淮河一带以内,他们也会认为是摄政王诱敌深入的计策,非节节败退。
他们为什么对摄政王这般畏惧,不仅是摄政王手里有兵,他手里的兵也很强!
话再说回盛京这边,摄政王和太后的事情告一段落,众人便想起了恭王妃,正是她将摄政王和太后之事给撞破的。
据说先皇给恭王妃下了惩罚,她人疯了,被送到了祖后庙修行祈福,这辈子也就在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