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子孙掌国,就算是我们以后会有儿子出生,但是,等他们长大,这天下已然在你的掌控之下很久了,不可能翻得出事来!”
虽然尉迟礼的话也有些道理,但是尉迟义并不打算让步:“打仗就是凶事,谁也不能保证永远是常胜将军,我也一样!别说六年后的事情如何了?便是今天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小七曾有一句诗词说得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我又怎知到哪天会战死在沙场之上呢?到那时,我一日帝位未坐,至于我的子嗣,那也要看两位的兄长的的面子过日了!”
尉迟礼无言相对,只能干笑两声,道:“五弟言重了,你可是我们大楚国的军神呀!”
尉迟俭只得插言道:“五弟也不用多心,这也只是四弟一时兴起的想法,咱们兄弟还是要抱成一团,可不能为了一个帝位而伤了和气,那样的话,真得有可能被敌所乘,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是!三哥说得极是!”尉迟礼也转变了话题,忙道:“既然五弟不同意,那么还是按以前的约定来吧!”
尉迟义看着三哥和四哥在他面前的表演,心里很不舒服,明明这就是一个双簧而已。
为了安慰尉迟义,尉迟俭又道:“老五,不要把四弟的话放在心上,之所以让你最后来坐帝位,是因为这天下还不稳定,需要你征伐四方,如果你当了皇帝,常年在外打仗也不是一回事!等你平定了四方,我跟老四也将朝堂理顺了,而且还能够充分地给你提供后勤补给。在你登基帝位的时候,也就顺理成章,天下太平了!”
尉迟义点了一下头,不管怎么说来,尉迟俭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确,就算是他一开始坐上帝位,肯定也会有许多的反叛发生,身为皇帝的他,的确不再适合亲自带兵出征,那样京城便会空虚起来,反而会被人所乘。
第1卷 巍巍太行 第490章改朝(五)
第490章改朝(五)
庆隆皇帝驾崩之后的第十天,尉迟俭向天下宣布了皇帝的死讯,并且同时也向天下公布了庆隆皇帝临死之前所写的诏书,自愿将帝位禅让给梁王尉迟俭。
然后尉迟俭假装着推脱一番,入帝王宗庙里祭拜了一番,这才皇袍加身,坐上了金銮殿,正式当了皇帝,并改国号为梁,史为梁高祖,追封尉迟几兄弟的父亲为太祖。同时改年号为兴国,世人称之为兴国皇帝。
尉迟俭当上皇帝后的第一次事,就是大葬前朝的庆隆皇帝,以堵呦呦众口。
虽然尉迟三兄弟在前期做了很充足的准备,但是还是不能够平息天下的叛乱,尤其是对于尉迟俭继位来说,天下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的小人,根本就不能服众,所以,针对于尉迟俭是逆贼的声音不绝于耳,即便是在他认为自己的地位已然巩固的江南地区,也有很多的州县举起义旗,以讨伐奸逆为名,号召天下人起来造反。
而在别的地方,蜀中的尹凯直到尉迟俭宣布庆隆皇帝死后的一个多月,才知晓了消息,自然认为庆隆皇帝是被尉迟俭谋害的,也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一个小孩子,说是楚赵家的后人,立为皇帝,以继正统,同时分兵两路,一出峡关,一出剑阁,准备对新立这梁朝进行讨伐。
还有两湖、山东、两淮和南阳等地,都出现了叛乱和起义。反倒是被尉迟义所控制的河北、陕甘等地,显得异常得平静。
此时的尉迟俭已然有些焦头烂额,他虽然想到了有人不服,却没有想到有如此众多的起义军,直赶上了隋末的大起义。
无奈之下,尉迟俭一面任命尉迟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将全国的军队归于他来调谴,以求尉迟义能够尽快地平息各处的叛乱。
尉迟义只得将北地的军权暂时交由崔明远来掌控,命祁东和林花守住汉中和阳平关,不令尹凯能够出川;再任命金崎为江南招讨使,领江南的二十万禁军以平息江南各处的叛乱,他自己带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