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虏将军”阿部重次给位于一线分发了五百桶“特制石油”,并且要求为了避免被炮火所引爆,得到石油的战斗小组必须事先挖坑,将油桶掩埋起来。
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能将油桶从地洞里挖出,否则五百桶石油足够让两三千,乃至更多的倭军足轻直接上天的了。
所有石油都是从陕茜延长油田远道运来,一桶油重达一百八十市斤,搬运上山是非常耗费体力的事情,通常都是要四名足轻一起用力才能抬到山顶的阵地上。
但用起来却是无比的便捷,只需要将油桶放在壕沟前,再踹上一脚作为原始动力,这些圆滚滚的家伙就可以滚下山了。
武士再用蘸了石油的布头包裹在箭头上,点着之后,拉开弓弦,瞄准油桶,一松手,只需要眨几下眼的工夫,油桶便会化为一团巨大的火球了。
对天助兵们来说,这玩意简直比红衣大炮还要可怕,一炸一大片,只要滚到附近,躲都躲不开,因为里面是有大量可以溅射的铁珠的。
拿着盾牌都扛不住铁珠的贯穿,即使身披一层棉甲,也是防不胜防,一刹那便会连人带盾都会被钻出多个窟窿眼。
莫说是在身上钻几个窟窿眼,就算是只有一个,那都是无比痛楚的事情。
打穿就是贯穿伤害,打不穿的话,那就意味着铁珠留在体内了……
一桶油滚到恰到好处的地方爆炸,可以让十余个清兵瞬间变成丧失战斗力的残废。
从开采到运输,加上铁珠的费用,一桶“特殊石油”的成本大概为六两银子。
不用直接打死,只要一桶油能打废一个狗鞑子,对某太子来说就是大赚特赚了。
仅在本年度,帝国石油便向陕茜巡抚左懋第订购了二十万桶石油,总价达到一百万两银子。
运抵旅顺一千桶石油仅仅是总量的一小部分,第二批“大礼包”早已装船完毕,这会儿已经在路上了。
成桶的石油可是防御利器,即便被清军缴获也没有多大的用处,最多用来点灯照亮而已。
但只要哪怕有五百桶被用到了正地方,所形成的杀伤力就是相当巨大的。
某太子已经预见到了清军将在入秋之际,甚至是在夏末入关的可能。
所以会不遗余力的的支持在辽东半岛地区作战的倭军。
倭军的战果越多,对辫子的伤害也就越大。
辫子在夏季损失的兵马越多,在秋季入关时的兵力就越少。
这是显而易见,且相辅相成的事情。
某太子连及其昂贵的特效药都已经大量无偿提供给倭军了,就不差这点石油了。
只要倭军能够实实在在地辽东半岛牵制住清军近半主力,不论是粮食、弹药还是石油、特效药,包括成箱子的银子,某太子都可以不遗余力地遣船队运过去。
在三十年战争的初期,红衣主教黎塞留用的便是这招。
法国只出钱,不出兵。
让瑞典军队作为先锋,进而在法军作壁上观的前提下,牵制住了大量的帝国部队。
等双方杀到人困马乏,养精蓄锐许久的法军再闪亮登场。
给予已成颓废之势的敌军以致命一击,然后顺便将胜利果实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某太子这里没有法军那么多精锐部队,在勇卫营主力随驾南下之后,京城剩下的都是一群乌合之众,难堪大任。
精锐的白杆军还在南方作战,所以只能让比北方明军战斗力强得多的倭军先在前面顶一阵子再说,别的不说,起码人家在心理上不怵辫子。
狭路相逢勇者胜!
面对一群辫子兵,某太子并不认为倭军上下会因为对方的特殊发型而感到恐惧……
所计划的整个夏季攻势其实就是由倭军一方来完成的,关宁一带的部队完全指望不上,驻防锦州的祖大寿所部顶多也就能在城外数十里放放风而已。